鹰不扑
《中华本草》:鹰不扑
拼音注音
Yīnɡ Bù Pū
别名
小郎伞、鸟不宿、刺老包、土花椒、百鸟不落、雷公木、小鸟不企、症状登追、不安丹、鸟不站、雷公刺
英文名
Root of Spine Aralia
出处
出自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虎刺木的根、根皮和枝叶。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alia elegans C. N. Ho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枝叶,秋后采收根或根皮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有刺灌木,有时藤状,高1-4m,芭上刺长4mm以下,基部宽扁,先端通常弯曲。叶互生;叶柄长25-40cm;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,先端截形或斜形,叶为三回羽状复叶,长60-100cm;叶轴和羽片轴疏生细刺,每羽片有小叶5-9,叶轴各节有1对小叶,小叶片卵状长圆形至卵形,长4-11cm,宽2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心形,略偏斜,两面疏生小刺,下面密生短柔毛,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,侧脉约6对。花序顶生,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形圆锥花序,长达50cm,主轴和分枝有短柔毛或无毛,疏生钩曲短刺;伞形花序睦径2-4cm;总花梗长1-5cm,有刺和短柔毛;花梗长1-1.5cm,有细刺和粗毛;苞片卵状披针形,先端长尖,长2-4mm;小苞片线形,外面密生长毛;萼筒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;花白色,直径约4mm,花瓣5;子房5室,花柱5,分离而外弯。核果球形,乐果状,黑色,直径约4mm,有5棱,具必存花柱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10-1400m的常绿阔叶疏林或山坡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常分枝,弯曲,长30-45cm,直径0.5-2cm,表面土黄色或灰黄色,栓皮易脱落,脱落处呈暗褐色或灰褐色,有纵皱纹,具横向凸起的皮孔和圆形的侧根痕。质硬,易折断,粉性,断面皮部暗灰色,木部灰黄色或灰白色,有众多小孔(导管)。气微,味微苦,辛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散瘀;祛风;利湿;解毒。主跌打损伤;风湿痹痛;湿热黄疸;淋浊;水肿;痢疾;白带;胃脘痛;头痛;咽喉肿痛;乳痈;无名肿毒;瘰痈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捣烂拌酒炒热敷;或煎汤熏洗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复方
①治跌打肿痛:鹰不扑半斤。用好酒三斤浸七天,外搽患处。每日服药酒三次,每次五钱至一两。或取鹰不扑鲜根适量,捣烂,酒炒,敷患处。⑧治风湿骨痛:鹰不扑枝叶、红龙船花叶、鸡爪风叶、爬山虎各适量。煎水洗患处。(宜忌以下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中草药》消肿,祛风湿。治跌打,风湿疼痛。2.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散瘀消肿,抗菌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痈,疖,肝炎,肾炎,前列腺炎,急性关节炎,胃病,腹泻,痢疾,白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鹰不扑
拼音注音
Yīnɡ Bù Pū
别名
小郎伞、鸟不宿(《广西中草药》),楤木、打散根、百鸟不落、雷公木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。
出处
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五加科植物虎刺楤木的根、根皮或枝叶。根全年可采,枝叶夏、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~2米。茎,叶柄、叶脉和花序柄上均具针刺及刚毛状。叶互生,通常3回单数羽状复叶;第2回叶柄对生;第3回小叶5~9片,对生,近无柄,顶端1枚较大,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略偏斜,圆形或浅心形,边缘有小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被疏柔毛。花两性,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大形的圆锥花序,长50厘米;小苞片矩圆状披针形;萼5裂,三角状;花瓣长三角状,黄色,覆瓦状排列:雄蕊5枚,着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;子房5室,花柱5枚,分离。浆果球形,熟时黑色,有5棱,花期9~10月。果期12月至次年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疏林下及溪进、草丛阳光充足的地方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
《广西中草药》:"味辛,性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,祛风利湿。治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,胃痛,腹泻,痢疾,白带,痈疽,疔肿。
①《广西中草药》:"散瘀消肿,祛风湿。治跌打,风湿疼痛。"
②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散瘀消肿,抗菌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痈,疖,肝炎,肾炎,前列腺炎,急性关节炎,胃痛,腹泻,痢疾,白带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复方
①治跌打肿痛:鹰不扑半斤。用好酒三斤浸七天,外搽患处。每日服药酒三次,每饮五钱至一两。或取鹰不扑鲜根适量,捣烂,酒炒,敷患处。
②治风湿骨痛:鹰不扑枝叶、红龙船花叶、鸡爪风叶、爬山虎各适量。煎水洗患处。(宜忌以下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松枝叶
- 地菍
- 爬地卷柏
- 龙眼叶
- 蛤蟆草
- 红根
- 酸枣根皮
- 蒟蒻薯叶
- 天泡子
- 无漏子
- 乌苏里瓦韦
- 算盘七
- 麋肉
- 地胆
- 鱼鳖金星
- 油渣果根
- 鲤鱼胆
- 大叶钩藤根
- 十姊妹
- 飞扬草
- 谷蓼
- 串铃
- 蜂蜜树
- 金丝草
- 茶花
- 鲨鱼骨
- 水菖蒲
- 透明草
- 大乌泡根
- 茜草根
- 穞豆
- 短穗兔耳草
- 鼠妇
- 麻楝
- 楼梯草
- 铁草鞋
- 散血藤
- 岗梅
- 痢止蒿
- 海龙
- 锯鲨翅
- 下冈哇
- 竹蠹虫
- 苦楝皮
- 蛇莓根
- 山蒟
- 荷莲豆菜
- 楤木叶
- 独蕨萁
- 石灰华
- 杂蘑
- 蚶
- 徐长卿
- 大叶凤尾
- 香胶木叶
- 落马衣
- 黄花夹竹桃
- 护心胆
- 野百合
- 黄蜀葵子
- 使君子根
- 香蕉根
- 藤壶
- 狗尾草子
- 球兰
- 藤子甘草
- 红粘谷
- 鬼毛针
- 蛤蜊肉
- 剪草
- 茨菇草
- 尖叶铁扫帚
- 盘石龟
- 黄刺皮
- 八仙过海
- 雪里见
- 黄连花
- 榉树
- 水银
- 茶膏
- 香石藤叶
- 豹药藤
- 鹅掌揪根
- 豹骨
- 蔛草
- 木虾公
- 紫苏叶
- 马肝
- 厚朴
- 软枣子
- 青粱米
- 朱蕉
- 乌榄核
- 离根香
- 黑汉条
- 泡桐树皮
- 绵参
- 三消草
- 黄山五叶参
- 南牡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