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草莓
《中华本草》:白草莓
拼音注音
Bái Cǎo Méi
别名
三匹风、野杨莓、草莓、白泡儿、白藨、白蒲草、白地莓。
英文名
Herb of Yellowhairy Strawberry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黄毛草莓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echt.ex Gay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全草,洗净,切段,阴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黄毛草莓 多年生草本,粗壮,密集成丛,高5-25cm。茎密被黄棕色柔毛,几与叶等长。叶三出;叶柄长4-18cm,密被黄棕色绢状柔毛;小叶具短柄;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1-45cm,宽0.8-3cm,先端圆钝,顶生小叶基部楔形,侧生小叶基部偏斜,边缘具缺刻状锯齿,锯齿顶端急尖或圆钝,上面深绿色,被疏柔毛,下面淡绿色,被黄棕色绢状柔毛,沿叶脉上毛长而密。聚伞花序1-6朵;花序下部具一或三出有柄的小叶;花梗被开展的黄色绢状柔毛;花两性,直径1-2cm,萼片卵状披针形,比副萼片宽或近相等,副萼片披针形,全缘或2裂,果时增大;花瓣5,圆形,基部有短爪,白色;雄蕊20枚,不等长。聚合果圆形,白色、淡白黄色或红色,宿存萼片直立,紧贴果实;瘦果卵形、光滑。花期4-7月,果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3000m的山坡草地或沟边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西南及陕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本品全株被柔毛。根长圆周锥形,被鳞片,具多数须根。茎具黄棕色柔毛。基生叶有长柄,披散状;三出复叶,小叶片卵圆形,先端钝圆,基部宽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,长2-3cm,宽1.5-2cm。有的可见淡黄色皱缩的小花,球形聚合果黄白色或红色,小瘦果卵圆形。
化学成分
预试含鞣质、甾醇、酚性物质,而黄酮、氨基酸、有机酸反应不明显。
性味
甘、苦;凉
归经
肺;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,解毒消肿。主肺热咳嗽;百日咳;口舌生疮;疔疮;蛇咬伤,烫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祛风止咳,清热解毒。治风热咳嗽,百日咳,疔疮,蛇咬伤,烫伤。2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消炎解毒,续筋接骨。治口腔炎,口腔溃疡,血尿,泌尿系感染,腰椎结核,骨折。3.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解毒,调经,凉血。治红白痢,小儿疳积,刀伤。4.《藏医常用药物的整理研究》:治肺、胸内有脓血(以果实为好),并能祛湿清血,疏通血脉(以全草为好)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白草莓
拼音注音
Bái Cǎo Méi
别名
三匹风、野杨莓、草莓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,白泡儿、白藨、白蒲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只大萨曾(藏名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。5~10月采集全草,洗净,切段,阴干备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,被鳞片,具多数须根。有纤细的匍匐枝。基生叶有长柄,披散状;羽状3小叶;小叶卵圆形,先端钝圆,基部宽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,长2~3厘米,宽1.5~2厘米,上面绿色,有疏柔毛,下面灰绿色,密生柔毛。花茎根生;花白色,为总状花序式的小花束,花托膨大而肉质,白色。聚合果球形,小瘦果卵圆形,红色。花期春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田边、沟边、路旁草丛及湿润肥沃的土壤中。分布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预试含鞣质、甾醇、酚性物质,而黄酮、氨基酸、有机酸反应不明显。
性味
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性寒,味甘苦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祛风,清热,解毒。治风热咳嗽,百日咳,口腔炎,痢疾,尿血,疮疖。
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祛风止咳,清热解毒。治风热咳嗽,百日咳,疔疮,蛇咬伤,烫伤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消炎解毒,续筋接骨。治口腔炎,口腔溃疡,血尿,泌尿系感染,腰椎结核,骨折。"
③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"解毒,调经,凉血。治红白痢,小儿疳积,刀伤。"
④《藏医常用药物的整理研究》:"治肺、胸内有脓血(以果实为好),并能祛湿清血,疏通血脉(以全草为好)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毒蛇咬伤,疮疖:鲜白草莓适量,捣烂加红糖外敷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密褶红菇
- 柯蒲木
- 红枫荷
- 海尼豆瓣绿
- 毛翠雀花
- 水葫芦根
- 白芷叶
- 红杉
- 毛叶小寒药
- 苦葛根
- 红根
- 蔓生百部
- 秋子梨
- 丝线吊芙蓉
- 毛黄连
- 黄花岩松
- 松寄生
- 红泽兰
- 赤杨
- 虫豆柴
- 马耳草
- 石楠
- 白鱼尾果
- 赤甲红
- 甘蔗
- 南沙参
- 老蛇头
- 木菠萝
- 毛水苏
- 梅花刺根
- 鳗鲡鱼
- 麋骨
- 米碎木皮
- 白云花根
- 茅瓜
- 毛蕨根
- 毛蜂斗草
- 木防己
- 糜穰
- 矮茎冷水花
- 美花风毛菊
- 芒花
- 蚂蚁花根
- 绿玉树
- 麦穗七
- 白千层皮
- 老龙皮
- 牡丹皮
- 斑蝥
- 鹿筋
- 龙珠
- 牦牛角
- 梅根
- 巴豆壳
- 络石果
- 罗星草
- 猫儿眼睛
- 茅栗叶
- 龙须草
- 崩疮药
- 巴山虎
- 蜡梅花
- 龙牙楤木叶
- 毛毡草
- 鳞瓦韦
- 毛草龙根
- 龙须藤
- 鲤鱼肠
- 白杜鹃花
- 芒小米草
- 狼尾巴花
- 斑花杓兰
- 量天尺
- 鹿藿根
- 龙州线蕨
- 龙江风毛菊
- 绿豆花
- 老鸦柿
- 脉耳草
- 凹裂毛麝香
- 芦荟根
- 白花杆
- 零陵香
- 庵 (艹闾)
- 辣椒
- 铃茵陈
- 菱蒂
- 猫脚印
- 白毛鹿茸草
- 半蒴苣苔
- 癞皮根
- 斑叶紫金牛
- 白草
- 艾麻草
- 波缘假瘤蕨
- 矮脚枫叶
- 白英
- 量天尺花
- 白子菜
- 阿里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