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绿叶果实
《中华本草》:白绿叶果实
拼音注音
Bái Lǜ Yè Guǒ Shí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r. delavayi Lecte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r. delavayi Lecte.采收和储藏:4-5月采收成熟果实,晒干。
原形态
白绿叶 常绿直立小灌木,高约2m。具刺;幼枝密被锈色鳞片,老枝鳞片脱落,灰褐色或黑色。叶互生;叶柄锈色,长5-7mm;叶薄革质或纸质,宽椭圆形,长2.5-6.5cm,宽1.2-3.5cm,先端钝圆形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稍窄狭,全缘,上面幼时被褐色鳞片,成熟后脱落,深绿色,下面淡白色,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,侧脉上面显着,6-7对,与中脉开展成45°角。花白色,下垂,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,常1-3花簇生于叶腋短小枝上;花梗长达10mm;花被筒短圆筒形,长4.5-5mm,裂片4,宽卵形或卵状三角形,内面疏生白色星状短柔毛;雄蕊4,花丝极短;花柱直立,微被星状短柔毛。果长椭圆形,长约10mm,被锈色鳞片,熟时色淡红色;果便长约1cm。花期10-11月,果期翌年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2500m的向阳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省北部至西部。
性味
甘;酸;平
功能主治
止泻;消积;利湿。主腹泻;小儿疳积;急性肾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24g;或研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盾翅藤
- 蛋不老
- 白花油麻藤
- 短柄五加
- 豆瓣香
- 浙贝母
- 钩苞大丁草
- 短萼蜂斗草
- 顶羽菊
- 沼泽念珠藻
- 皱巴坚螺
- 獐肉
- 柏根白皮
- 坠桃草
- 骨碎补毛
- 黑藁本
- 白暨豚
- 变异鳞毛蕨
- 樟梨子
- 猪耳掌
- 掌羽凤尾蕨
- 钝叶草
- 扁轴木
- 棕榈根
- 瘴气藤
- 白花坚荚树
- 高粱米糠
- 中华赛爵床
- 北沙参
- 斑鸠占
- 浙江铃子香
- 黄麻灰
- 豆包菌
- 骨碎补
- 梓菌
- 黑面叶根
- 益母草
- 白桦皮
- 白芥
- 掌叶榕
- 白毛鹿茸草
- 过坛龙
- 浙江过路黄
- 短小蛇根草
- 章鱼
- 黑节草
- 扁蕾
- 短柄忍冬
- 中华剑蕨
- 棕榈皮
- 白花龙胆
- 竹鸡
- 白胶香
- 白脚威灵
- 鬼灯笼根
- 变叶榕
- 梓木
- 白毛夏枯草
- 白粉蕨
- 白毛藤根
- 毡盖木耳
- 盾叶莓
- 扁蒲扇
- 扁樱桃
- 王瓜子
- 中间骨牌蕨
- 张公鱼
- 黄鼠狼
- 白毛草
- 黑鹅脚板
- 骨节草
- 盾叶薯蓣
- 钝叶蔷薇
- 小山稔
- 小杉藻
- 松鼠
- 小柿子叶
- 下田菊
- 海蚯蚓
- 小山豆根
- 盐匏藤
- 小果皂角
- 滇南千里光
- 小果排草
- 火秧竻叶
- 小无心菜
- 小团叶根
- 小儿腹痛草
- 小叶云实
- 小乌泡
- 玉蜀黍根
- 黄花夹竹桃
- 小报春花
- 石蟾蜍
- 鲤鱼目
- 香石藤叶
- 马兜铃
- 小垂头菊
- 小朴松实
- 鳡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