榕树胶汁
《中华本草》:榕树胶汁
拼音注音
Rónɡ Shù Jiāo Zhī
出处
出自《岭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树脂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microcarpa L.[F.retusa auct.non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。割伤树皮,收集流出的乳汁。
原形态
常绿大乔木,高15-25m,胸径50-70cm。全株有乳汁。老枝上有气牛根(榕须),下垂,深褐色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7-12mm;托 叶披针形,长约8mm;叶片草质而稍带肉质,椭圆形、卵状椭圆形 或倒卵形,长3.5一8scm,宽3-4cm,先端钝尖,基部楔形,上面 深绿色,光亮,下面浅绿色,全线或浅波状;基出脉3条,侧脉纤细,3-10对。隐头花序(榕果)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 生于已落枝叶腋,扁球形,直径5-10mm,成熟时黄色或微红 色,基部苞片阔卵形,宿存,无总花梗;雄花、瘿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内,花间有少数刚毛,雄花散生内壁,花被片3,近匙 形,雄蕊1,花药与花丝等长;瘦花无梗或具短梗,花被片3,广匙 形,花柱侧生,短;雌花无梗或具短梗,花被片与瘿花相似,但较 小,花柱侧生,短于子房,柱头棒形。瘦果小,卵形。花、果期44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800m林缘或旷野,野生或植为行道树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明目去翳;解毒消肿。主赤眼;目翳;瘰疬;唇疔;牛皮癣;赘疣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煮粥食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复方
①治唇疔: 榕树乳汁调醋涂患处。 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②治牛皮癣: 榕树乳汁涂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赤眼,煲粥冲食。2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退目翳,消瘰疬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榕树胶汁
拼音注音
Rónɡ Shù Jiāo Zhī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桑种植物榕树的树脂。
功能主治
治目翳,赤眼,瘰疬,唇疔,牛皮癣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赤眼,煲粥冲食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退目翳,消瘰疬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折嫩枝流出的乳汁涂患处,内服:煮粥食。
复方
①治唇疔:榕树乳汁调醋涂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②治牛皮癣:榕树乳汁涂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百解藤
- 盐麸叶
- 贝齿
- 蝴蝶花
- 刺柄莲座蕨
- 百味参
- 鲥鱼
- 飞来鹤
- 红葱
- 鳗鲡鱼膏
- 百里香
- 短萼蜂斗草
- 蝙蝠葛根
- 粗叶卷柏
- 白酒草
- 白萆薢
- 薄叶黄芩
- 黄麻灰
- 椬梧
- 皮袋香
- 白贝
- 家白蚁
- 由跋
- 衣鱼
- 黄水芋
- 杨翠木
- 白苏梗
- 百两金叶
- 篦子草
- 金雀根
- 碧桃干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大酸浆草
- 三对叶丹参
- 百步还阳丹
- 大独脚金
- 银花子
- 白杜鹃花
- 半截叶
- 半支莲
- 波棱瓜子
- 冰凉花
- 鸭公藤
- 白猪栗
- 半枝莲
- 斑竹根
- 波斯菊
- 波罗蜜树液
- 黑风藤
- 白珠树
- 白石花
- 野茶子
- 鳝鱼皮
- 迎春花根
- 野芋叶
- 野芋实
- 柏树根
- 萹蓄
- 雁肉
- 雨久花
- 半夏
- 半边莲
- 杭州荠薴
- 布渣叶
- 扁担杆
- 白花蛇
- 野鸦椿根
- 冰片
- 白背三七茎叶
- 巴豆油
- 白苋
- 斑茅
- 斑茅花
- 蝙蝠
- 斯里兰卡肉桂
- 阳起石
- 白带草
- 半夏曲
- 半柱花
- 柿子
- 壁钱
- 凤眼草
- 鬼羽箭
- 橘
- 刺萆薢
- 虾
- 冰
- 壁虎
- 橘核
- 棘叶
- 母菊
- 橘叶
- 木蹄
- 苋
- 木荷
- 橘皮
- 蛤蚧
- 蚶
- 蛤壳
- 木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