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半边莲
《中华本草》:肉半边莲
拼音注音
Ròu Bàn Biān Lián
别名
半边菊、半边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卵叶半边莲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obelia succulenta BL. [Lobelia zeylanica L.; Dortmannia succulenta (Bl.) O.Kuntz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卵叶半边莲 多汁草本,长达60cm。茎平卧,四棱状,无毛或具短柔毛,稀疏分枝,曲部的节上生根。叶螺旋状排列;叶片三角状阔卵形或卵形,长1-2.8cm,宽0.8-2.2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截形、浅心形或宽楔形,边缘锯齿。状花单生叶腋;花梗长1-1.5cm,基部有长1-2mm,的小苞片2枚,有时脱落;花萼钟状,长2-5mm,裂片披针状条形,长3-5mm,宽约1mm,被缘毛;花冠长5-11mm,紫色、淡紫色或白色,二唇形,上唇2裂,裂片倒卵状长圆形,下唇3裂,裂片阔椭圆形;花丝在2/3处以上连合成筒,花药管长1-1.5mm,5枚花药均顶生髯毛;子房下位,2室。蒴果倒锥状至长圆形,长5-7mm,宽2-4mm,具明显的脉络。种子三棱状,红褐色。全年开花结果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(2000)m以下的水田边或山谷沟边等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结。主疮疡肿毒;白喉;瘰疬;血吸虫病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肉半边莲
别名
大半边莲
来源
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粗喙秋海棠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.,以根状茎和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性味
酸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用于咽喉炎,牙痛,淋巴结结核,毒蛇咬伤。外用治烧烫伤。
用法用量
5~8钱;外用适量,根或全草捣烂敷患处。
备注
(1)本品适用于烧烫伤在未起泡时,单用本品可治愈。若泡已溃烂,敷用有刺激性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人指甲
- 日中花
- 乳花
- 杨树花
- 肉郎伞
- 如意草
- 肉连环
- 女贞叶
- 菘菜
- 人参叶
- 人血七
- 瑞香叶
- 人参花
- 栘依果
- 汝兰
- 瑞香花
- 桃叶
- 揉白叶
- 忍冬藤
- 荛花
- 人参子
- 苒苒草
- 人参果
- 榕树叶
- 肉珊瑚
- 瑞连草
- 荛花根
- 蚺蛇胆
- 人尿
- 热痱草
- 瑞香狼毒
- 绒白乳菇
- 榕树
- 软枣子
- 软水黄连
- 地灵根
- 海鹞鱼肝
- 蕤核
- 人参芦
- 人面子
- 绒仙人球
- 乳白香青
- 穿山龙
- 肉豆蔻衣
- 无患子皮
- 绒毛鸭脚木
- 丁锅树叶
- 人中黄
- 绒背蓟
- 茸草
- 萱草
- 人参娃儿藤
- 蚺蛇膏
- 绒毛桢楠
- 人参
- 箬蒂
- 角叉菜
- 箬叶
- 瑞香
- 茸毛木蓝
- 入地金牛
- 瑞苓草
- 西瓜皮
- 毛果珍珠茅
- 大苞寄生
- 戎盐
- 入地蜈蚣
- 肉苁蓉
- 柔软石韦
- 热带灵芝
- 润鳞鳞毛蕨
- 红花月见草
- 榕树胶汁
- 人面子根皮
- 塔黄
- 滇南鸟足兰
- 鲫鱼脑
- 柔毛艾纳香
- 藤槐
- 麻鱼骨
- 小狗脊
- 猫爪子
- 粳谷奴
- 泥鳅
- 三钻风
- 金钱橘饼
- 狭叶垂头菊
- 莲蓬草
- 黄荆沥
- 珍珠莲
- 葫芦茶
- 柿花
- 算盘七
- 向日葵花
- 李核仁
- 古钩藤
- 玳瑁
- 大叶铁包金
- 紫花堇菜
- 小功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