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脚威灵仙
《中华本草》:铜脚威灵仙
拼音注音
Tónɡ Jiǎo Wēi Línɡ Xiān
别名
黄药子、铜灵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圆锥铁线莲的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terniflora DC.[C.paniculata Thunb.]
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terniflora DC.[C.paniculata Thunb.]
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圆锥铁线莲,本质藤本。茎枝有短柔毛,后脱落近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约3cm;一回羽状复叶,通常5小叶,有时3或7,偶尔基部1对为2-3裂或2-3小叶,茎基部为单叶或三出复叶;小叶片狭卵形、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.5-8cm,宽1-5cm,先端钝或锐尖,有时微凹或短渐尖,基部圆形、浅心形或楔形,全缘,两面或沿叶脉疏被柔乞求或近无毛,下面网脉突起。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,长5-19cm,较开展,多花,花序梗、花梗有短柔毛;花两性,直径1.5-3cm;萼片4,狭倒卵形或长圆形,长0.82cm,雄蕊多数,无毛,花丝比花药长2-3倍;心皮少数,有毛。瘦果扁卵形或扁椭圆形,长5-9mm,橙黄色,常5-7个,有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,长达4cm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山地、丘陵的林边或路旁草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百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。
资源分布:分百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。
化学成分
根含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及常春藤皂甙元(hederagenin)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;有毒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解毒消肿;凉血止血。主风湿痹痛;疔疮肿毒;恶肿疮瘘;喉痹;蛇犬咬伤;及吐血;咯血;崩漏下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g,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粉霜
- 东风橘
- 太白参
- 核桃楸皮
- 纵条肌海葵
- 单花鸢尾
- 土蜂子
- 小九节铃
- 苋菜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蕉芋
- 河豚
- 野冬青果
- 苘实
- 白杨树
- 蝼蛄虾
- 鳣鱼肝
- 分心木
- 百合花
- 小叶云实
- 獭胆
- 地灵根
- 蝎子草
- 芦笋
- 大麦醋糟
- 杉叶
- 野席草根
- 茴香茎叶
- 大黄
- 家独行菜
- 蓝猪耳
- 千叶独活
- 黄山五叶参
- 棣棠花
- 岩豆
- 马尿泡
- 括金板
- 毛轴莎草
- 核桃楸
- 木姜子茎
- 山鸢尾
- 戟叶石苇
- 豇豆根
- 刺天茄
- 纤花耳草
- 扭鞘香茅
- 淮通
- 海鳗卵
- 虾蟆脑
- 昆布
- 荷秋藤
- 密花树
- 梨木灰
- 虎耳兰
- 木天蓼子
- 毛杨梅根皮
- 转心莲
- 黄杞叶
- 梅花刺根
- 白花甜蜜蜜
- 海韭菜
- 野灯草
- 乌梅
- 越西川木香
- 白豆蔻壳
- 桂皮紫萁
- 五龙皮
- 蜘蛛抱蛋
- 红花酢浆草
- 松花
- 山楂叶
- 长萼猪屎豆
- 射尿(虫另)
- 退血草
- 海蟑螂
- 一味药
- 箭杆风
- 瘤孢地菇
- 黄断肠草
- 青粱米
- 翅柄铁线蕨
- 枫香脂
- 黄瓜叶
- 菱叶山蚂蝗
- 皱叶变豆菜
- 银毛委陵菜
- 白鹇
- 长毛柃叶
- 大蕉皮
- 榉树叶
- 八角莲
- 山狸子骨
- 黄花参
- 山木通
- 大蛇药
- 金银花露
- 还筒子
- 水毛花
- 野京豆
- 广东万年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