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骨灵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排骨灵
拼音注音
Pái Gǔ Línɡ
别名
广香藤、满山香
英文名
root-bark of manybract Fissistigm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番荔枝科植物多苞瓜馥木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切段、晒干。
原形态
多苞瓜馥木,攀援状常绿藤本,长可达10m。茎藤灰绿色,有小皮孔,小枝被黄褐色毛。叶互生,长圆形,长4-15cm,宽2-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圆形,全缘,上面几无毛,下面密被黄褐色柔毛,侧脉在叶两面均明显突起,如排骨状。花小,黄色,数花一簇,与叶对生。果圆球形,直径约1.5cm,柄长约3cm,全体被黄色茸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路旁、潮湿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涩;温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。主外伤出血;骨折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解毒,养血,清热。2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舒筋,活血,消炎,止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排骨灵
拼音注音
Pái Gǔ Línɡ
别名
满山香
来源
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排骨灵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erjee,以根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段,晒干研末。
性味
辛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舒筋,活血,止血。用于跌打损伤,骨折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,研末,酒调外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排骨灵
拼音注音
Pái Gǔ Línɡ
别名
广香藤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满山香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番荔枝科植物多苞瓜馥木的根皮。全年可采。切段、晒干。
原形态
攀援状常绿藤本,长可达10米。茎藤灰绿色,有小皮孔,小枝被黄褐色毛。叶互生,长圆形,长4~15厘米,宽2~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圆形,全缘,上面几无毛,下面密被黄褐色柔毛,侧脉在叶两面均明显突起,如排骨状。花小,黄色,数花一簇,与叶对生。果圆球形,直径约1.5厘米,柄长约3厘米,全体被黄色茸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谷路旁、潮湿林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辛涩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解毒,养血,清热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舒筋,活血,消炎,止血。治外伤出血,骨折,跌打损伤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蕊木
- 总序绿绒蒿
- 凹瓦韦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广州山柑
- 石彭子
- 野冬菊
- 豌豆七
- 云芝
- 丁榔皮
- 七鳃鳗
- 银朱
- 瘴气藤
- 人参条
- 锅铲叶
- 山菅兰
- 黄芩
- 香椿子
- 大叶沿阶草
- 鱼脑石
- 奶浆参
- 龟胶
- 山羊肝
- 薄荷素油
- 椒蒿
- 鸡血七
- 枫寄生
- 玉簪
- 过山蕨
- 朱砂根叶
- 山麻黄
- 娃娃鱼
- 荠菜
- 天山花楸
- 大驳骨
- 小青杨
- 狗骨
- 升药底
- 小伸筋草
- 瓜蒌子
- 红果参
- 使君子叶
- 六月雪叶
- 地龙
- 双飞蝴蝶
- 榼藤子
- 贝齿
- 桤木
- 红叶木姜子根
- 尖尾风
- 千里光
- 小草
- 黑参
- 野菠菜
- 竹叶艾
- 茱苓草
- 虫牙药
- 枳壳
- 牛胞衣
- 海龙
- 花椒叶
- 姜石
- 蓝树
- 柞蚕蛹
- 西红柿
- 球花马蓝
- 绣球花
- 肉半边莲
- 铃兰
- 苔菜
- 苦草
- 南方六道木
- 大皂角
- 海螺壳
- 蜥蜴
- 柳絮
- 锦葵
- 川木通
- 鱼鳔
- 午香草
- 白金果榄
- 野烟叶
- 红楤木
- 苦楝子
- 剑叶耳草
- 黄龙藤
- 栝楼皮
- 鸡屎白
- 铧头草
- 火炭母
- 獾油
- 毛大丁草根
- 红娘子
- 花生壳
- 钓鱼竿
- 蝙蝠
- 一匹草
- 紫丁香
- 瞿麦
- 大肺经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