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茎丹参
《*辞典》:走茎丹参
拼音注音
Zǒu Jīnɡ Dān Shēn
别名
乌痧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湖广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30厘米。茎匍匐,基部丛生3~4枝,四方形,略被绒毛。单叶对生,有时为3小叶的复叶;叶片椭圆形,长1.3~2厘米,边缘具小圆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叶柄及叶脉被有白色绒毛;基生叶柄长。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端叶腋;萼片4,联合成筒状,先端钝尖;花冠唇形,上唇2浅裂,下唇3裂;雄蕊2;子房上位,2心皮合生。小坚果4,椭圆形,略呈三棱形,包于宿萼内。花期3~4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向阳处。分布广西、四川、湖南、浙江等地。
性味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微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痧症,蜘蛛疮。"
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清肺热,止吐血。治风热咳嗽,痰多气喘及吐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肉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庵闾
- 罗望子叶黄檀
- 红门兰
- 藜实
- 罗盖叶
- 胡桃油
- 竹鱼
- 杉蔓石松
- 深山黄堇
- 鹰爪枫
- 刺楸树根
- 荚蒾
- 五转七
- 象皮
- 乌桕木根皮
- 阳雀花
- 莱菔子
- 单花芥
- 丝绵木
- 石床
- 黄藨根
- 鸭
- 火头根
- 马尾连
- 野杜仲果
- 黄断肠草
- 鼻血雷
- 偷筋草
- 鸡蛋果
- 东方荚果蕨
- 鸽卵
- 花荵
- 白芷叶
- 臭藤子
- 红荆芥
- 葫芦巴
- 化气兰
- 小叶眼树莲
- 萝芙木
- 匙叶伽蓝菜
- 何首乌
- 密陀僧
- 白花蛇舌草
- 南粤马兜铃
- 糯稻根
- 心叶兔耳风
- 苦楝子
- 冰球子
- 水飞蓟
- 草蛛
- 胡莲
- 太白贝母
- 铜绿
- 酪
- 一品红
- 角叉菜
- 沙果
- 黄花紫丹参
- 岗梅根
- 猪大肠
- 红川乌
- 白地牛
- 红绿草
- 胡萝卜子
- 荚蒾根
- 菘菜
- 水凤仙
- 蕨
- 隔山香
- 牯牛卵囊
- 鸭嘴癀
- 猪胆粉
- 花椒
- 铁精
- 粗棕竹根
- 地绵绵
- 蛇藤
- 黄锁梅
- 马骝卵
- 黑皮跌打
- 火炮草果
- 莲子心
- 金钟花
- 念珠根黄芩
- 见血住
- 银丝杜仲
- 刺老鸦
- 厓花子
- 海蚯蚓
- 小谷精草
- 荔枝叶
- 旱芹
- 长柄秋海棠
- 牛鼻栓
- 金雀马尾参
- 水泽兰
- 柠鸡儿果
- 毛黄堇
- 榄李树汁
- 小五彩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