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柄南蛇藤根
《中华本草》:短柄南蛇藤根
拼音注音
Duǎn Bǐnɡ Nán Shé Ténɡ Gēn
别名
大藤菜、白花藤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的根及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切片或剥皮晒干。
原形态
短梗南蛇藤 藤状灌木,高可达7m。小枝具较大而突起的皮孔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5-15mm;叶片长圆状窄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长4-11mm,宽3-6cm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序顶生及腋生,顶生花序长达5cm,花序轴分枝短,腋生花序有花1-3朵;雌花序均为腋生,3-7花,花黄绿色;雄花具杯状花盘,雄蕊着生于花盘边缘,退化雌蕊短柱状;雌花有退化雄蕊,子房与杯状花盘离生,花柱细长,柱头3裂、每裂2叉分枝,蒴果近球状,径约1cm。种子3-6颗,具橙红色假种皮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间丛林或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化学成分
根含1β-乙酰氧基-2β,8β,9α-三苯甲酰氧基-4α,6α-二羟基-β-二氢沉香呋喃(1β-acetoxy-2β,8β,9α-tribenzoy-loxy-4α,6α-dihydroxy-β-dihydroagarofuran),1β-乙酰氧基-8β,9α-二苯甲酰氧基-2β-(呋喃-β-甲酰氧基)-4α,6α-二羟基-β-二氢沉香呋喃[1β-acetoxy-8β,9α-dibenzoyloxy-2β(furan-β-carbonyloxy)-4α,6α-dihydroxy-β-dihydroagarofuran],卫矛醇(dulcitol)。
性味
辛;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;解毒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疝气痛;疮疡肿毒;带状疱疹;湿疹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研末,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鹊树
- 马宝
- 榕树果
- 雅红隆
- 野料豆
- 优若藜
- 梅核仁
- 水翁皮
- 鸡蛋七
- 鹩哥舌
- 大鹅儿肠
- 卤碱
- 青叶胆
- 香橼露
- 铁扫帚
- 刺果卫矛
- 红树叶
- 竹节蓼
- 芙蓉叶
- 杏叶防风
- 白千层
- 牛耳枫枝叶
- 荚蒾子
- 昆明山海棠
- 柠鸡儿果
- 钮子七
- 黄刺皮
- 川牛膝
- 破叶莲
- 了哥王
- 狗筋蔓
- 水杨木白皮
- 八月瓜
- 铁马鞭
- 短瓣女娄菜
- 乌骚风
- 东北埃蕾
- 厚朴
- 八目鳗
- 云实
- 轮叶景天
- 核桃叶
- 中华短肠蕨
- 连蕊茶
- 桂皮
- 沙旋复花
- 椒蒿
- 挂兰
- 红花酢浆草
- 蜻蜓兰
- 土良姜
- 甘蔗皮
- 饱饭花果
- 红药子
- 斑鸠
- 山慈姑叶
- 鸲鹆
- 大叶狼豆柴叶
- 少花柏拉木
- 红千层
- 滇南千里光
- 苏土藁本
- 大丁草
- 通花根
- 槐花
- 多穗蓼
- 木本胡枝子叶
- 野花生
- 地刷子
- 藤黄
- 扭子菜
- 红椽木子
- 月见草
- 跌破竻
- 栝楼子
- 粘鱼须
- 乌梅
- 短柄南蛇藤果
- 麻柳叶
- 陈芥菜卤汁
- 地不容
- 珠兰根
- 痢止蒿
- 绣线菊
- 长叶竹根七
- 鸡肉
- 矮柳穿鱼
- 水麻根
- 刺沙蓬
- 黄芪
- 棉子油
- 茉莉花
- 木瓜核
- 自消容根
- 球序鹅掌柴
- 关木通
- 鄂豆根
- 麦奴
- 白仙茅
- 黄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