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柄南蛇藤根
《中华本草》:短柄南蛇藤根
拼音注音
Duǎn Bǐnɡ Nán Shé Ténɡ Gēn
别名
大藤菜、白花藤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的根及根皮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.
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切片或剥皮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.
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切片或剥皮晒干。
原形态
短梗南蛇藤 藤状灌木,高可达7m。小枝具较大而突起的皮孔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5-15mm;叶片长圆状窄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长4-11mm,宽3-6cm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序顶生及腋生,顶生花序长达5cm,花序轴分枝短,腋生花序有花1-3朵;雌花序均为腋生,3-7花,花黄绿色;雄花具杯状花盘,雄蕊着生于花盘边缘,退化雌蕊短柱状;雌花有退化雄蕊,子房与杯状花盘离生,花柱细长,柱头3裂、每裂2叉分枝,蒴果近球状,径约1cm。种子3-6颗,具橙红色假种皮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间丛林或路旁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化学成分
根含1β-乙酰氧基-2β,8β,9α-三苯甲酰氧基-4α,6α-二羟基-β-二氢沉香呋喃(1β-acetoxy-2β,8β,9α-tribenzoy-loxy-4α,6α-dihydroxy-β-dihydroagarofuran),1β-乙酰氧基-8β,9α-二苯甲酰氧基-2β-(呋喃-β-甲酰氧基)-4α,6α-二羟基-β-二氢沉香呋喃[1β-acetoxy-8β,9α-dibenzoyloxy-2β(furan-β-carbonyloxy)-4α,6α-dihydroxy-β-dihydroagarofuran],卫矛醇(dulcitol)。
性味
辛;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;解毒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疝气痛;疮疡肿毒;带状疱疹;湿疹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研末,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橙耳
- 云牛膝
- 天鹅毛
- 香毛草
- 化香树果
- 灰藋子
- 寸节七
- 山藤藤秧
- 仰天钟根
- 叶子花
- 大叶沿阶草
- 麻皮
- 乳源木莲果
- 台湾牛奶菜
- 护心草
- 橙黄玉凤花
- 蓝布正
- 舌状蜈蚣藻
- 醉针茅
- 高原点地梅
- 鲱鱼
- 朝鲜崖柏
- 心叶兔耳风
- 光头前胡
- 荔枝核
- 椿叶
- 酱瓜
- 猕猴桃枝叶
- 翠雀花
- 细穗爵床
- 大风药叶
- 窿缘小叶桉
- 玉蝉花
- 龙舌箭
- 庵 (艹闾)子
- 针筒线
- 木槿子
- 含羞草根
- 小球藻
- 大虎耳草
- 白云瓜皮
- 百两金
- 苘实
- 鹌鹑蛋
- 红车轴草
- 肾子藤
- 山里红
- 云南希草
- 止痢蒿
- 算盘子根
- 巴豆树根
- 建砂仁
- 叉分蓼
- 狗响铃
- 矩圆线蕨
- 黄瓜藤
- 龙利叶花
- 鼻血雷
- 斩妖剑
- 多枝婆婆纳
- 镰叶瘤足蕨
- 雷五加
- 狭叶垂头菊
- 莲子心
- 刺楸树叶
- 姜味草
- 鹿蹄肉
- 绿百合
- 金丝草
- 西南金刚藤
- 鹅掌楸根
- 小牛肝菌
- 澜江百合
- 旋复花
- 铁牛钻石
- 燕窝
- 满山红根
- 广东金钱草
- 芡实
- 朝天罐
- 川桂
- 叶上珠根
- 紫鸭跖草
- 猩猩木
- 裂序楼梯草
- 川桐皮
- 大青盐
- 灵寿茨
- 醋栗
- 藏青杠
- 蓝天草
- 巴豆叶
- 吉龙草
- 关苍术
- 手掌参
- 残槁蔃
- 野京豆
- 榆白皮
- 红梗草
- 九仙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