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头马蓝
《中华本草》:顶头马蓝
拼音注音
Dǐnɡ Tóu Mǎ Lán
别名
癣药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头马蓝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rphochlamys affinis (Griff.) Bre-mek. [Adenosina affinis Griff.; Strobilanthes FFINIS (Griff.)Y. C. Tang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顶头马蓝 草本,高达60cm。茎基部多膝曲,多分枝,嫩茎具白色糙毛。叶对生;具柄;叶片卵形,长3-8cm,先端尖,两面疏具糙毛,边缘有钝齿。穗状花序圆柱状,顶生,长3-6cm;苞片覆瓦状排列,宽倒卵形至卵形,长约7mm;小苞片稍短于苞片,线形;花萼裂片5,线形,三者均具腺毛和长睫毛;花冠淡紫色,长约2.5cm,裂片5,略作二唇形;雄蕊二强,伸出花冠之外,2短雄蕊之间有退化雄蕊残迹,花丝基部有膜相连,膜的两侧边缘具柔毛。蒴果长约7mm,有微毛。种子4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杀虫止痒。主治癣;疥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汤洗或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短柄五加
- 短柄忍冬
- 短小蛇根草
- 绒毛粉背蕨
- 光梗丝石竹
- 胆南星
- 蚺蛇膏
- 豆豉姜
- 人中黄
- 钭叶榕
- 鲫鱼子
- 豆腐泔水
- 鸐雉
- 龙胡子
- 绒背蓟
- 八角枫花
- 人参芦
- 人面子
- 乳白香青
- 绒仙人球
- 豆腐皮
- 肉豆蔻衣
- 豆蔻花
- 绒毛鸭脚木
- 肉豆蔻
- 豆渣树
- 蚺蛇胆
- 短瓣花
- 米饭花
- 入地金牛
- 迭裂黄堇
- 瑞苓草
- 瑞香
- 箬叶
- 短柄南蛇藤果
- 豆角柴
- 短腺小米草
- 短叶蹄盖蕨
- 鞑新菊
- 达仑木
- 人参娃儿藤
- 九眼独活
- 香青
- 钝叶蔷薇
- 玳瑁
- 钝齿铃子香
- 盾叶莓
- 小罗伞
- 马蹬草
- 雪上一枝蒿
- 雀卵
- 鸡肠
- 鼠矢枣
- 臭李子
- 铅粉
- 蚌兰叶
- 马蹄蕨
- 对叶榕
- 澄茄子
- 风轮菜
- 望月砂
- 火赤链蛇
- 蜈蚣藤
- 耐冬果
- 麦奴
- 羚羊肉
- 硫黄
- 鹅肉
- 艾实
- 醉鱼草
- 黄麻梗虫
- 爬山虎
- 鸡毛菜
- 牛巴嘴
- 马骨
- 峨屏草
- 跳八丈
- 香水月季
- 鹅绒藤
- 长叶紫珠
- 长毛柃叶
- 通骨消根
- 钓鱼秆
- 地杨梅
- 铁
- 铁树
- 直立百部
- 虎斑游蛇
- 陈冬菜卤汁
- 猴楠
- 鳍蓟
- 鲫鱼
- 蝤蛴
- 鹿胆
- 葛枣
- 荷蒂
- 桂枝
- 西藏鸡爪草花
- 石米
- 荚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