盾叶莓
《中华本草》:盾叶莓
拼音注音
Dùn Yè Méi
别名
天青地白扭
英文名
Fruit of Peltateleaf Raspberry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眉叶莓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peltatus Maxi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成熟果实,直接晒干,或用沸水浸一下再晒至全干。
原形态
盾叶莓 直立或攀援灌木,高l-2m。红褐色或棕褐色,散生皮刺,小枝绿色,有白粉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4.5-7.5cm,有钩状细刺;托叶卵状披针形;叶片盾状,卵状圆形,长7.5-17cm,宽6.5-15cm,掌状3-5浅裂,中裂片较大,基部心形,边缘具齿,上面贴生硬毛,下面有柔毛,沿叶脉较密,并有小皮刺。单花和叶对生,白色,直径约5cm,萼片5,两面具白色绢毛;雄蕊多数,花丝钻形或线形,药黄褐色;雌蕊很多,可达100,被柔毛。聚合果圆柱形,长3-4.5cm,橘红色。花期4-5月。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500m的山坡、山脚、山沟林下、林缘或较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。
性味
咸、酸;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强腰健肾,祛风止痛。主四肢关节疼痛,腰脊酸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盾叶莓
拼音注音
Dùn Yè Méi
来源
蔷薇科盾叶莓Rubus peltatus Maxim.,以果实入药。
生境分布
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。
功能主治
主治腰腿酸痛。
用法用量
果实2~3两,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早晚饭前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盾叶莓
拼音注音
Dùn Yè Méi
别名
天青地白扭、大叶复盆子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盾叶莓之果实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,高1~1.5米。茎红褐色或棕褐色,散生皮刺,小枝绿色,有白粉。单叶互生,盾状,卵状圆形,长7.5~17厘米,宽6.5~15厘米,掌状3~5浅裂,中裂片较大,基部心形,边缘有不整齐细锯齿,上面贴生硬毛,下面有柔毛,沿叶脉较密;叶柄长4.5~7.5厘米,有钩状细刺;托叶卵状披针形。单花和叶对生,白色,直径约5厘米,萼裂片卵状披针形,边缘具疏齿,两面有白色绢毛;雄蕊多数,药黄褐色。聚合果圆柱形,长3~4.5厘米,橘红色。花期4~5月。果期6~7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或山沟。分布安徽、江西、湖北等地。
功能主治
治腰脊四肢酸疼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罗伞
- 马蹬草
- 雪上一枝蒿
- 雀卵
- 鸡肠
- 鼠矢枣
- 臭李子
- 铅粉
- 蚌兰叶
- 马蹄蕨
- 对叶榕
- 澄茄子
- 风轮菜
- 望月砂
- 火赤链蛇
- 蜈蚣藤
- 耐冬果
- 麦奴
- 羚羊肉
- 硫黄
- 鹅肉
- 艾实
- 醉鱼草
- 黄麻梗虫
- 爬山虎
- 鸡毛菜
- 牛巴嘴
- 马骨
- 峨屏草
- 跳八丈
- 香水月季
- 鹅绒藤
- 长叶紫珠
- 长毛柃叶
- 通骨消根
- 钓鱼秆
- 地杨梅
- 铁
- 铁树
- 直立百部
- 虎斑游蛇
- 陈冬菜卤汁
- 猴楠
- 鳍蓟
- 鲫鱼
- 蝤蛴
- 鹿胆
- 葛枣
- 荷蒂
- 桂枝
- 西藏鸡爪草花
- 石米
- 荚蒾
- 腊梅
- 菝葜
- 臭黄荆根
- 鼍肉
- 地茄子
- 石膏
- 甘遂
- 石腊竹
- 丁蛎
- 蝙蝠
- 桃枝
- 血榧
- 西南山茶
- 柃木
- 桔梗
- 黄山五叶参
- 枸骨子
- 刺苞南蛇藤果
- 杏花
- 臭草
- 土贝母
- 地蜂子
- 石枣子
- 木竹子
- 千里马
- 大尾摇
- 南瓜瓤
- 天冬
- 跌打老
- 辛夷
- 磨盘根
- 紫弹树
- 小喇叭
- 鸡内金
- 白花丹
- 黄皮叶
- 苦糖果
- 鸡树条
- 桂花枝
- 野灯草
- 草血竭
- 肉珊瑚
- 偷筋草
- 榔榆茎叶
- 阳遂足
- 海莲果
- 荡皮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