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毛藤根
《中华本草》:白毛藤根
拼音注音
Bái Máo Ténɡ Gēn
别名
排风藤根
英文名
Root of Bittersweet
出处
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anum lyratum Thun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蔓生草本,高达5m。基部木质化,上部草质,茎、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3cm;叶片多戟形或琴形,长3-8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上部全缘或波状,下部常有1-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,少数为全缘,中脉明显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;花萼5浅裂,宿存;花冠蓝紫色或白色,5深裂,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;雄蕊5,花丝极短,花药顶孔开裂;雌蕊1,花柱细长,柱头小,头状,子房卵形,2室。浆果球形,径约1cm,熟时红色。种子近盘状,扁平。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风炎牙痛;头痛;瘰疬;痔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瘰疬,崩带,风火牙痛。2.《重庆草药》:治头痛,流涕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白毛藤根
拼音注音
Bái Máo Ténɡ Gēn
出处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性味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辛,无毒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味甘,性平微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风火牙痛,头痛,瘰疬,痈肿,痔漏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瘰疬,崩带,风火牙痛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治头痛,流涕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复方
①治火牙虫牙痛:白毛藤根,地骨皮、枸骨根、龙胆草、白牛膝。炖内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痔疮、漏管:白毛藤根,鲜的一两至一两五钱,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。和猪大肠(洗净)一斤,清水同煎,饭前分两次吃下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③治乳痛:白毛藤根一两,酒,水各半煎服,取渣加酒糟调敷患处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散血莲
- 云雀
- 扁竹测
- 定草根
- 光头稗子
- 核桃叶
- 杜鹃兰
- 红葱
- 鸬鹚涎
- 山羊肝
- 紫背天葵草根
- 镜面草
- 毛叶兔耳风
- 鹿骨
- 灰锤
- 鹿蹄草
- 紫燕草
- 蛋不老
- 小旋花
- 披散糖荠
- 小一把抓
- 山砂姜
- 驴肉
- 龙鳞草
- 木槿根
- 石刁柏
- 百步还阳丹
- 杜仲藤
- 羊角参
- 五爪龙
- 天竺黄
- 景天花
- 山刺柏
- 苦蒿
- 薤白
- 石莼
- 鸡肠狼毒
- 地锦草
- 蚕茧
- 矮人陀
- 香榧草
- 蛏
- 单根木
- 石青菜
- 小红藤
- 吐烟花
- 芦子
- 硕苞蔷薇
- 金剪刀草
- 粪箕笃
- 鸡腿堇菜
- 蝎子七
- 泽珍珠菜
- 辣椒
- 青鱼胆
- 八爪金龙
- 香石藤果
- 桤木
- 红叶藤
- 玄精石
- 红毛草
- 飞天蜈蚣
- 八月炸
- 毛黄堇
- 血参
- 江珧柱
- 野冬菊
- 刺芋
- 救必应
- 小黄鼠狼
- 徐长卿
- 南牡蒿
- 荚蒾子
- 山矾
- 水黄花
- 地梢瓜
- 人参条
- 大狼毒
- 芨芨草
- 铧尖草
- 獾骨
- 小叶罗汉松
- 草果药
- 石彭子
- 山油麻
- 卷边桩菇
- 一点血
- 扛板归
- 牛金子
- 柘树果实
- 糖芥
- 迭裂黄堇
- 羊胎
- 木香
- 红须须
- 跳皮树
- 豆腐浆
- 竹节海棠
- 狭叶香茶菜
- 香豆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