盾翅藤
《中华本草》:盾翅藤
拼音注音
Dùn Chì Ténɡ
别名
吼盖贯。
英文名
Stem of Obheartleaf,Common Aspidopterys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虎尾科植物倒心叶盾翅藤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pidopterys obcordata Hems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倒心叶盾翅藤 木质藤本。枝被丁字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2-3cm,被淡棕色绒毛;纸质或薄革质,叶片倒卵状心形,长宽见相等,先端凹有小尖头,基部圆形或心形,长、宽约8-10cm,全缘,背面被灰色丁字绒毛。圆锥花序腋生;花小,两性,绿白色,花梗纤细,中部以下有节;萼短,5深裂,裂片卵状长圆形,很小;花瓣5,倒卵状长圆形,长约3.5mm;雄蕊10;子房3裂,裂片背部平坦,侧边有翅,花柱3,柱头头状。果实盾翅形,由3颗具薄翅的线形种子合成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边灌丛或森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及云南。
性味
淡;涩;性微寒
归经
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祛风通络。主热淋;石淋;风湿热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盾翅藤
拼音注音
Dùn Chì Ténɡ
别名
吼盖贯(傣语)
来源
金虎尾科盾翅藤Aspidopteris obcordata Hemsl.,以藤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利尿,清热排石。
尿道感染,泌尿系结石:1~2两。
风湿骨痛,产后体虚,食欲不振: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盾翅藤
拼音注音
Dùn Chì Ténɡ
别名
吼盖贯(傣名)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金虎尾科植物倒心叶盾翅藤的茎藤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木质藤本,枝被丁字毛。叶对生,纸质或薄革质,倒卵状心形,长宽几相等,约8~10厘米,先端凹,有小尖头,基部圆形或心形,全缘,下面被灰色绒毛。圆锥花序腋生:花小,两性,绿白色;萼短,5深裂,裂片很小,卵状长圆形;花瓣5,倒卵状长圆形:雄蕊10;子房3裂,裂片背部平坦,侧边有翅,花柱3,柱头头状。果实盾翅形,有3枚具薄翅的线形种子合成。
生境分布
生林边灌丛中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利尿,清热排石。治尿路感染,膀胱炎,尿路结石,风湿骨痛,产后体虚,食欲不振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(大剂可用至2两)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蝶毛菌
- 香樟果
- 祖师麻
- 黑葡萄液汁
- 翻白柴
- 高山柏
- 骨牌蕨
- 常春油麻藤
- 东方狗脊
- 过山蕨
- 鹰爪枫
- 大叶菜
- 牛舌头
- 盘羊角
- 绒毛桢楠
- 壁钱
- 芭蕉根
- 竹黄
- 桉油
- 人参叶
- 铺地黍根
- 粉萆薢
- 龙爪豆
- 珍珠露水草
- 瓦楞子
- 马陆
- 肥肉草
- 香槐
- 破头风
- 牛毛毡
- 牛耳大黄
- 紫花苣苔
- 马蝗果
- 香石藤
- 铅丹
- 路旁菊
- 苦楝菌
- 黔羊蹄甲
- 竹叶莲
- 早谷藨
- 香樟
- 鸡骨菜
- 革质红菇
- 紫苏子
- 蜈蚣藻
- 萼果香薷
- 棕竹
- 饿蚂蝗
- 黑藁本
- 长柄臭黄荆
- 骨碎补
- 鸡翮羽
- 鱼香根
- 高山扁枝石松
- 萹蓄
- 鸡爪花
- 黑塔子根
- 疔毒草
- 龙珠子
- 柞木枝
- 鸡血莲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紫桔梗
- 矮脚南
- 啄木鸟
- 热痱草
- 竹精
- 小垂头菊
- 地茄子
- 腐卑
- 黄零陵香
- 黑红菇
- 钓樟枝叶
- 鲫鱼骨
- 鸡挂骨草
- 花荵
- 鲜黄连
- 紫金沙
- 钩石斛
- 抓地虎
- 短小蛇根草
- (鱼彭)鱼鳃
- 鸡尾木
- 黑节草
- 鹅掌金星草
- 紫贝
- 蜈蚣
- 斩龙剑
- 苦生叶
- 青海马尾连
- 盾翅藤
- 黑老虎
- 黑细辛
- 豆叶七
- 梧桐叶
- 芜荑
- 短柄忍冬
- 鸭脚蓼
- 鸟巢菌
- 珍珠绣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