盾翅藤
《中华本草》:盾翅藤
拼音注音
Dùn Chì Ténɡ
别名
吼盖贯。
英文名
Stem of Obheartleaf,Common Aspidopterys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虎尾科植物倒心叶盾翅藤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pidopterys obcordata Hems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倒心叶盾翅藤 木质藤本。枝被丁字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2-3cm,被淡棕色绒毛;纸质或薄革质,叶片倒卵状心形,长宽见相等,先端凹有小尖头,基部圆形或心形,长、宽约8-10cm,全缘,背面被灰色丁字绒毛。圆锥花序腋生;花小,两性,绿白色,花梗纤细,中部以下有节;萼短,5深裂,裂片卵状长圆形,很小;花瓣5,倒卵状长圆形,长约3.5mm;雄蕊10;子房3裂,裂片背部平坦,侧边有翅,花柱3,柱头头状。果实盾翅形,由3颗具薄翅的线形种子合成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边灌丛或森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及云南。
性味
淡;涩;性微寒
归经
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祛风通络。主热淋;石淋;风湿热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盾翅藤
拼音注音
Dùn Chì Ténɡ
别名
吼盖贯(傣语)
来源
金虎尾科盾翅藤Aspidopteris obcordata Hemsl.,以藤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利尿,清热排石。
尿道感染,泌尿系结石:1~2两。
风湿骨痛,产后体虚,食欲不振: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盾翅藤
拼音注音
Dùn Chì Ténɡ
别名
吼盖贯(傣名)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金虎尾科植物倒心叶盾翅藤的茎藤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木质藤本,枝被丁字毛。叶对生,纸质或薄革质,倒卵状心形,长宽几相等,约8~10厘米,先端凹,有小尖头,基部圆形或心形,全缘,下面被灰色绒毛。圆锥花序腋生:花小,两性,绿白色;萼短,5深裂,裂片很小,卵状长圆形;花瓣5,倒卵状长圆形:雄蕊10;子房3裂,裂片背部平坦,侧边有翅,花柱3,柱头头状。果实盾翅形,有3枚具薄翅的线形种子合成。
生境分布
生林边灌丛中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利尿,清热排石。治尿路感染,膀胱炎,尿路结石,风湿骨痛,产后体虚,食欲不振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(大剂可用至2两)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驴耳风毛菊
- 野京豆
- 接骨风
- 芦荟叶
- 矩圆石韦
- 鸡屎树
- 中华莛子藨
- 铁线莲
- 短叶蹄盖蕨
- 黄缅桂果
- 大过山龙
- 鲛鱼胆
- 刺蒺藜
- 水芹菜
- 半枫荷
- 白花蛇舌草
- 铁树
- 两色瓦韦
- 桂树根
- 琥珀
- 银柴胡
- 大三叶升麻
- 白鹤灵芝
- 小年药
- 郎伞木
- 倒吊蜡烛
- 费菜
- 肾子藤
- 水龙骨
- 白升麻
- 陈冬菜卤汁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路旁菊
- 瑞苓草
- 地涩涩
- 大苦草
- 顺江木
- 野扁豆
- 独椒
- 蕤仁
- 南瓜瓤
- 山杨柳
- 米饭花
- 铜钱菌
- 黄堇
- 常春藤
- 獭骨
- 扇叶阴地蕨
- 虎斑游蛇
- 松树梢
- 红川乌
- 藤三七
- 黑心蕨
- 竹节参
- 盒子草
- 山皂角
- 无风自动草
- 红鸡踢香根
- 直立百部
- 赤火绳
- 小木通
- 九子不离母
- 金凤毛
- 半边藕
- 铁脚威灵仙叶
- 榕树胶汁
- 芦子兰
- 萍蓬草
- 小粉
- 石碱
- 刺瓜
- 白饭树根
- 红叶藤
- 短穗兔耳草
- 鸡卵草
- 长管香茶菜
- 黄麻叶
- 大黄茎
- 黄羊肉
- 大驳骨
- 金顶蘑
- 猫毛草
- 痰药
- 柳白皮
- 突厥雀
- 大树三台
- 大香附子
- 樱桃水
- 鸡屎藤
- 亚泵礴
- 黄金菊根
- 马牙半支
- 商陆
- 粘毛黄花菍
- 琼枝
- 羊山刺
- 蕨萁
- 帕梯
- 糙叶千里光
- 柠檬桉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