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毛草
《*辞典》:白毛草
拼音注音
Bái Máo Cǎo
别名
伏地蜈蚣草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
出处
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达80厘米。根细,稍带紫红色,生数茎。茎直立,枝铺散,全株密生开展的白毛。叶互生,无柄,长圆状披针形乃至广线形,长2~3.5厘米,宽3~4毫米,先端钝。总状花序生于茎顶,较长,有苞叶;萼片5,披针状线形,基部合生;花冠浅红紫色或蓝紫色,外面有毛,花筒细长,长约7毫米,裂片短而钝,卵圆形,略张开。小坚果卵状三棱形,先端尖,长约2毫米,有短柄,表面具有大小不等的疣状微凸起。花期4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草原、沙漠地区的固定沙地、山坡、沙质地。分布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陕西等地。
性味
苦,温。
功能主治
治小关节疼痛。
复方
治小关节疼痛:白毛草三钱,煮水内服,长期服用或加桑椹三钱同煮,效果更好。也可制成散剂服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豹皮樟
- 毛足铁线蕨
- 路旁菊
- 毛冬瓜根
- 兰花
- 粟米草
- 矮叶书带蕨
- 黄鼬
- 石莼
- 刺楸树根
- 牛胞衣
- 马扫帚
- 大千生
- 叶底珠
- 蒙自水芹
- 芦竹
- 灵芝
- 红芋
- 扶桑花
- 枫香脂
- 斑鸠占叶
- 铜罗伞
- 西藏圆柏
- 麝香草
- 小叶莲
- 中华绣线梅
- 倒地铃
- 红花山牵牛
- 黄海葵
- 鼠李皮
- 苦竹笋
- 紫金皮
- 云南美登木
- 鹳骨
- 扁豆根
- 小红人
- 地柏枝
- 盾果草
- 蓝锭果
- 山桃树皮
- 豆腐渣
- 红荆芥
- 荠菜花
- 罗锅底
- 白桂
- 猪蓼子草
- 臭牡丹
- 海蛇
- 硫黄菌
- 香雪兰
- 老鼠耳
- 云南铁扁担
- 蚕豆茎
- 五爪金龙
- 甘蕉根
- 树花
- 青藤
- 无爷藤
- 大树甘草
- 山萝卜
- 榔榆茎
- 灯油藤子
- 毛蕨根
- 鳕鱼鳔
- 牛耳枫根
- 蒲圻贝母
- 白车轴草
- 小毛香
- 野牡丹根
- 一碗水
- 狸肉
- 诃子叶
- 巴豆叶
- 亮叶桦根
- 杜香
- 鹿角草
- 白毛草
- 美丽胡枝子根
- 云南野当归
- 豆蔻
- 草玉梅
- 鼻烟
- 仙鹤草根芽
- 菟葵
- 西藏点地梅
- 蜀葵苗
- 婆罗门皂荚
- 牛白藤根
- 胃寒草
- 细叶马料梢
- 豪猪肉
- 甲鱼头
- 大头橐吾
- 猴闼子
- 貒骨
- 星色草
- 蜻蜓
- 三角风
- 羊耳蒜
- 玛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