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把蔑
《中华本草》:一把蔑
拼音注音
Yì Bǎ Miè
别名
乌蔹莓
英文名
Root or stem of Delavay Rockvine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七叶崖爬藤,攀援灌木。茎藤棕黑色,表面有黄色腺点,韧皮纤维长而结实,可成束撕开;小枝红色,无毛,有多数白色皮孔;卷须粗壮,与叶对生,单一或分枝。叶为鸟趾状复叶;7小叶,总叶柄长约6.5cm,疏被皮孔;中央小叶狭椭圆形,长达15cm,宽约3.7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带尖头的锯齿,中脉在表面成沟状,背面突起,小叶柄长达1.5cm;侧生小叶较小,稍贪斜,长约6cm,宽约3.5cm,小叶柄长约5mm;两面无毛。花单性或杂性,聚伞花序腋生,长5.5-7.5cm,分枝成伞形状,近无花梗,被微柔毛;雌花萼片无毛,边缘波状,有睫毛;花瓣4,黄绿色,长圆形,无毛;雄蕊4,花丝线状,花药不育;花盘与子房贴生;子房扁球形,顶部有4裂的柱头。浆果球形,直径约1cm,熟时棕红色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trastigma delavayi Gagn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茎藤,冬季挖根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七叶崖爬藤,攀援灌木。茎藤棕黑色,表面黄色腺点,韧皮纤维长而结实,可成束撕开;小枝红色,无毛,有多数白色皮孔;卷须粗壮,与叶对生,单一或分枝。叶为鸟趾状复叶;7小叶,总叶柄长约6.5cm,疏被皮孔;中央小叶狭椭圆形,长达15cm,宽约3.7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带尖头的锯齿,中脉在表面成沟状,背面突起,小叶柄长达1.5cm;侧生小叶较小,稍偏斜,长约6cm,宽约3.5cm,小叶柄长约5mm;两面无毛。花单性或杂性,聚伞花序腋生,长5.5-7.5cm,分枝成伞形状,近无花梗,被微柔毛;雌花萼片无毛,边缘波状,有睫毛;花瓣4,黄绿色,长圆形,无毛;雄蕊4,花丝线状,花药不育;花盘与子房贴生;子房扁球形,顶部有4裂的柱头。浆果球形,直径约1cm,熟时棕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中潮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味酸;辛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解毒消肿。主热结膀胱;小便涩痛;无名肿毒;跌打损伤;蛇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鹤菌
- 白龙穿彩
- 百日草
- 百两金
- 百花锦蛇
- 败毒草
- 百灵草
- 鼻血草
- 百步还阳丹
- 百脉根
- 百草霜
- 百部还魂
- 白马鬃铃花
- 败酱草
- 饱饭花
- 白龙头
- 百尾笋
- 百足藤
- 白马骨
- 芭茅果
- 菜板
- 蚌壳草
- 饱饭花果
- 白鲜皮
- 百眼藤
- 薄叶黄芩
- 蚌兰叶
- 豹皮樟
- 秘鲁香胶
- 芭蕉叶
- 苞叶木
- 饱饭花枝叶
- 鳖甲胶
- 苍耳根
- 苞蔷薇根
- 笔罗子
- 薄叶卷柏
- 苍山冷杉
- 篦梳剑
- 薜荔根
- 薜荔汁
- 蓖麻子
- 薄荷油
- 闭鞘姜
- 驳骨草
- 笔筒草
- 草石蚕
- 菜豆树
- 薄荷素油
- 蚕豆叶
- 藏绵芪
- 鼻血雷
- 草果
- 菜头肾
- 藏山药
- 藏茄
- 藏菌陈
- 糙苏
- 苍耳
- 藏三七
- 藏鮡胆
- 苍山橐吾
- 草木灰
- 草龙
- 苍条鱼鳖
- 草木王
- 草蚂蚱莲
- 草蛛
- 草鞋青
- 蟾头
- 穿地龙
- 侧柏叶
- 车螯
- 长节耳草
- 长萼猪屎豆
- 朝天子
- 朝天罐
- 陈芥菜卤汁
- 橙黄玉凤花
- 缠竹黄
- 长果山橙
- 长管蝙蝠草
- 川贝母
- 虫笋
- 臭山羊
- 长管假茉莉
- 川山橙根
- 蛏壳
- 橙耳
- 秤杆草
- 秤钩风
- 称星蛇
- 赤茯苓
- 臭苜蓿根
- 齿叶草
- 赤瓟
- 秤杆升麻
- 臭矢菜
- 翅果唐松草
- 翅茎蜂斗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