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矾叶
《*辞典》:山矾叶
拼音注音
Shān Fán Y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叶。
原形态
山矾(《纲目》),又名:郑花(《山谷内集》),芸香、柘花、春桂、七里香、玚花(《纲目》),山桂花、三月桂、黑厚皮柴、黄仔叶柴、小元柴、田螺柴、十里香。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.5~2.5米。树皮灰褐色,平滑不裂;小枝无毛。单叶互生;革质;阔披针形,长4~8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渐尖,成尾状,基部阔楔形,边缘微锯齿,光滑无毛,表面叶脉内凹,背面突起。总状花序腋生,具毛,长3~5厘米;萼平滑无毛;花瓣白色,长3毫米。果实圆锥形,平滑无毛,萼齿宿存。花期3月。果期8月。
本植物的根(山矾根)、花(山矾花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长山谷、溪边灌丛中或山坡林下。分布江西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酸涩微甘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收敛。治肺结核咯血,便血,久痢,急性扁桃体炎,急性中耳炎,烂弦风眼。
①《纲目》:"治久痢,止渴。"
②《江西草药》:"清热利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汁含漱、滴耳。
复方
①治直肠出血与肺结核咯血:山矾叶一至二两,加入方中煎服,有收敛止血作用。(《衡山民间草药》)
②治烂弦风眼:山矾叶三十片,老姜三片,浸水蒸热,洗。(《纲目》)
③治急性中耳炎:鲜山矾叶捣烂,布包绞汁,滴耳。(《衡山民间草药》)
④治急性扁桃体炎、鹅口疮:鲜山矾叶适量,捣汁含漱。(《江西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山矾叶
拼音注音
Shān Fán Yè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:山矾,结子大如椒,青色,熟则黄色,可食。其叶味涩,人取以漆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茶中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mplocos sumuntia Buch.-Ham·ex D·Don[S.Caudata Wal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。嫩枝褐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1cm;叶片薄革质,卵形、狭倒卵形、倒披针状椭圆形,长3.5-8cm,宽1.5-3cm,先端常呈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线具浅锯齿或波状齿,有的近全缘;中脉在叶面凹下,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,侧脉每边4-6条。总状花序长2.5-4cm,被展开的柔毛;苞片早落,阔卵形至倒卵形,长约1mm,密被柔毛;小苞片与苞片同形;花萼长2-2.5mm,萼筒倒圆锥形,无毛,裂片三角状卵形,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,背面有微柔毛;花冠白色,5深裂几达基部,长4-4.5mm,裂片背面有微柔毛;雄蕊25-35,花丝基部稍合生;花盘环状,无毛;子房3室。核果卵状坛形,黄绿色,长7-10mm,外果皮薄而脆,朱端宿萼裂片直立,有时脱落。花期2-3月,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500m的山谷、溪边灌丛中或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,棕褐色或黄褐色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、狭倒卵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,长4.8-6.Ocm,宽1.8-2.1cm,先端常呈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,有时近全缘,中脉在上面部分凹下,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,侧脉每边4-6条;叶柄长2-7mm。[br]叶薄革质。气微,味淡。
药理作用
同属植物S.RacemosaRoxb.干皮溶于丙酮部分对麻醉狗和脊髓猫有明显的降压作用,对家兔回肠则有抑制。其树皮可治月经过多。
性味
酸;涩;微甘;性平
归经
肺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收敛止血。主久痢;风火赤眼,扁桃体炎;中耳炎;咳血;便血,鹅口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~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汁含漱、滴耳。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》:治久痢,止渴。2.《江西草药》:清热利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匙叶伽蓝菜
- 沙漠嘎
- 云南地黄连
- 水苋菜
- 刺山茶果
- 红马蹄草
- 胡桃仁
- 索骨丹
- 沙梨
- 癣草
- 水狗子
- 绞股蓝
- 湿生扁蕾
- 水龙胆草根
- 沙芥
- 驴断肠
- 狐四足
- 刺槐
- 山土瓜
- 绛梨木子
- 山楂根
- 豪猪毛刺
- 刺蓼
- 狐肉
- 云南莲座蕨
- 山梗菜
- 山乌桕
- 山玉桂
- 刺莓果
- 黄桷叶
- 催吐白薇
- 海龟胶
- 垂柳
- 刺梨根
- 山佛手
- 山崩砂
- 火腿
- 刺藜
- 丛毛榕根
- 白鹇
- 白苏子油
- 白透骨消
- 蒲葵子
- 山矾根
- 华风车子根
- 箭杆杨
- 灰藋子
- 环草
- 淮山
- 山橿
- 狼毒
- 双肾子
- 双肾藤
- 海风藤
- 山猫儿
- 虎耳兰
- 棕叶芦
- 蒿雀
- 山艾叶
- 碱地马蔺
- 聚叶虎耳草
- 和他草
- 海鳗
- 刺楸树皮
- 湖北海棠
- 蝈蝈
- 杯菊
- 老蛇头
- 藤檀
- 节瓜
- 虎头兰
- 红花栝楼
- 红茴香叶
- 四方木皮
- 矩圆线蕨
- 荆芥
- 黄花补血草
- 刺黄连
- 中南星
- 四轮香
- 筋骨草
- 粳米
- 山姜花
- 荆芥根
- 花脸细辛
- 山楂叶
- 蒟蒻薯叶
- 黄三七
- 海鹞鱼胆
- 灰锤
- 还阳参
- 红骨参
- 射干
- 石龙芮
- 猪肚子
- 大沙叶
- 广西九里香根
- 红胡豆七
- 大皂角
- 干旱毛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