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山茶果
《中华本草》:刺山茶果
拼音注音
Cì Shān Chá Guǒ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茶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ytenus variabilis(Loes.)C.Y.Cheng[Gymnosporia variablis Loes.]采收和储藏:8-9月,果熟时采集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刺茶 灌木,高达3m。1-2年小枝刺状。叶柄长5-10mm;叶片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3-8cm,宽1-3.5cm,先端钝或圆,边缘有细密浅锯齿。聚伞花序腋生,总花梗长约1cm,先端二歧分枝,分枝上各有1个一至二回分枝的小聚伞;花黄白色,直径达5mm,5数;花盘稍肥厚;雄蕊着生花盘之下;子房3室,花柱短,柱头3裂。蒴果紫棕色,倒圆锥形,直径1-1.5cm,果梗长约1cm。种子每室1-2颗,紫棕色,基部有细小假种皮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河岸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。
性味
涩;酸;温
功能主治
和脾止痢。主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地黄连
- 水苋菜
- 红马蹄草
- 胡桃仁
- 索骨丹
- 沙梨
- 癣草
- 水狗子
- 绞股蓝
- 湿生扁蕾
- 水龙胆草根
- 沙芥
- 驴断肠
- 狐四足
- 刺槐
- 山土瓜
- 绛梨木子
- 山楂根
- 豪猪毛刺
- 刺蓼
- 狐肉
- 云南莲座蕨
- 山梗菜
- 山乌桕
- 山玉桂
- 刺莓果
- 黄桷叶
- 催吐白薇
- 海龟胶
- 垂柳
- 刺梨根
- 山佛手
- 山崩砂
- 火腿
- 刺藜
- 丛毛榕根
- 白鹇
- 白苏子油
- 白透骨消
- 蒲葵子
- 山矾根
- 华风车子根
- 箭杆杨
- 灰藋子
- 环草
- 淮山
- 山橿
- 狼毒
- 双肾子
- 双肾藤
- 海风藤
- 山猫儿
- 虎耳兰
- 棕叶芦
- 蒿雀
- 山艾叶
- 碱地马蔺
- 聚叶虎耳草
- 和他草
- 海鳗
- 刺楸树皮
- 湖北海棠
- 蝈蝈
- 杯菊
- 老蛇头
- 藤檀
- 节瓜
- 虎头兰
- 红花栝楼
- 红茴香叶
- 四方木皮
- 矩圆线蕨
- 荆芥
- 黄花补血草
- 刺黄连
- 中南星
- 四轮香
- 筋骨草
- 粳米
- 山姜花
- 荆芥根
- 花脸细辛
- 山楂叶
- 蒟蒻薯叶
- 黄三七
- 海鹞鱼胆
- 灰锤
- 还阳参
- 红骨参
- 射干
- 石龙芮
- 猪肚子
- 大沙叶
- 广西九里香根
- 红胡豆七
- 大皂角
- 干旱毛蕨
- 山莲藕
- 桂丁
- 大风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