橙子核
《中华本草》:橙子核
拼音注音
Chénɡ Zi Hé
别名
香橙仁。
英文名
seed of Fragrant Citrus
出处
出自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香橙Citrus junos Tanaka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junos Tanaka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,剖开果实,收集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香橙 常绿小乔木,高可达6m。枝细而短,有棘刺。叶互生,单身更叶;叶柄长1-2.5 cm,有阔翼;叶片长卵形或椭圆形,长3-6cm,宽1.5-3.5cm,无端渐尖微凹,基部圆形或圆楔形,全缘或有波状齿,表面绿色,背面黄绿色,侧脉密。花白色,单生或簇生于叶腋;萼片5,裂片三角形;花瓣5,倒卵状长椭圆形;雄蕊14-22,基部连合;花柱短于雄蕊,柱头长圆形。果实扁圆形,横径5-6cm,果皮多皱,油胞凹入,瓤囊9-11瓣,排列不整齐,味极酸。种子20-25颗,长约1.4cm,浅棕色,多胚,子叶白色。花期5月,果熟期10月下旬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脂肪油、蛋白质,以及苦味成分黄柏内脂(obaculactone)和闹米林(nomilin)。
性味
苦;微温
归经
膀胱;肾经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。主疝气;闪挫腰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,或研末。
复方
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:橙子核炒干为细末三钱,以白酒调服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》:面黯粉刺,湿研,夜上涂之。2.《本草求原》:治疝气,诸淋,血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橙子核
拼音注音
Chénɡ Zi Hé
出处
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为芸香种植物香橙的种子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脂肪油、蛋白质,以及苦味成分黄柏内酯和闹米林。
功能主治
治疝气,淋病,腰痛。
①《纲目》:"面鼾粉刺,湿研,夜上涂之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治疝气,诸淋,血淋。"
复方
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;橙子核炒干为细末三钱,以白酒调服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匙叶草
- 参条
- 刺苞南蛇藤叶
- 乌贼鱼腹中墨
- 五倍子苗
- 慈菇
- 椿叶
- 刺果甘草
- 垂丝卫矛果
- 草果
- 乌鸦翅羽
- 侧耳
- 草香附
- 粗灰钉
- 乌蔹莓五加
- 茶花
- 橙子皮
- 草藤乌
- 菜头肾
- 柴胡
- 匙叶龙胆
- 乌藨连
- 草豆蔻
- 五蕊梅
- 蚕茧
- 穿耳菝葜
- 刺黄柏叶
- 草菇
- 五香血藤
- 椿皮
- 串珠耳叶苔
- 缠竹黄
- 乌榄根
- 川西小黄菊
- 川麻黄
- 川黔鸭脚木
- 朝鲜崖柏仁
- 柴厚朴
- 蛏肉
- 五角叶葡萄
- 秤杆升麻
- 乌药
- 草灵仙
- 五味藤
- 糙叶树
- 臭山羊
- 五代同堂
- 穿破石
- 刺蒺藜
- 野罂粟壳
- 草金杉
- 豉虫
- 粗梗黄堇
- 常山
- 粗叶耳草
- 刺黄芩
- 楮皮间白汁
- 草柏枝
- 橙皮
- 刺玫
- 五代同堂根
- 五谷虫
- 蚕茧草
- 刺蜜
- 串铃草
- 苍耳根
- 卫矛
- 刺槐花
- 臭李皮
- 刺菠
- 山海螺
- 乌脚枪
- 乌药叶
- 五气朝阳草
- 椿白皮
- 臭油果
- 茶油粑
- 草地黄芩
- 串铃
- 苍山黄堇
- 粗糠柴
- 脆骨风
- 茶子木花
- 茶油
- 草蜘蛛
- 莼菜
- 草威灵
- 匙叶五加
- 慈竹
- 蝉翼藤
- 臭茉莉
- 翅柄铁线蕨
- 威灵仙
- 臭苜蓿根
- 刺果苏木
- 委陵菜
- 楮树白皮
- 糙叶五加
- 草蚂蚱莲
- 五色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