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蔹莓五加
《中华本草》:乌蔹莓五加
拼音注音
Wū Liǎn Méi Wǔ Jiā
英文名
bark of Treebineleaf Acanthopanax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乌蔹莓五加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anthpanax Cissifolius (Griff. Ex Seem.) Harms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部,洗净,趁鲜剥取根皮,晒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0.3-3m。树皮灰棕以,成薄片脱落;小枝疏生短刺或无刺。叶有小叶5,稀3-4柄长5-12cm,常有刺,幼时有短柔毛;小叶片椭圆形、长圆形、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3-7cm,宽1.5-2.5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狭尖,上面脉上有稀疏刚毛,下面幼时密生短柔毛,后毛脱落弯稀疏至无毛,边缘有单锯齿或重锯齿,齿尖常有刚毛,侧脉6-10对;小叶柄长3-5mm。伞形花序单个顶生,稀有1-2个侧生小伞形花序,直径约2.5cm,有花多数;总花梗长4-12cm,幼时密生短柔毛;花梗长8-10mm,有短柔毛;花黄绿以;萼无毛,边缘全缘;花瓣5,三角状卵形;雄蕊5;子房3-5室;花柱3-5,离生;花盘圆锥状隆起。果实球形,黑色,直径6-8mm,宿存花柱长2mm。花期7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3600m的灌木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西藏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接骨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或泡酒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皮:主治风湿、骨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白顶草
- 路旁菊
- 五加皮
- 五叶壁藤
- 五瓣寄生
- 五脉山黧豆
- 苏铁根
- 五凤朝阳草
- 五角枫根
- 野苦梨根
- 川滇桤木
- 肥荚红豆
- 卷边桩菇
- 华东木蓝
- 盐肤子
- 乌鱼蛋
- 筋藤
- 刺苋菜
- 五月茶
- 澄茄子
- 冲天果
- 羊肺
- 露兜竻蔃
- 蛇不见
- 鮠鱼
- 对叶草
- 山油麻
- 木莲
- 秋海棠
- 诃子核
- 木鳖根
- 裂果卫矛
- 红升丹
- 桂花子
- 鬼灯笼
- 田唇乌蝇翼
- 五指山参
- 鸨油
- 午时花
- 狗尾草子
- 厚叶子树
- 防风
- 观音苋
- 篦梳剑
- 鲈鲤
- 接筋草
- 金钱参
- 柱果木榄叶
- 扁青
- 旱冬瓜
- 鼠尾草
- 黄木耳
- 人参须
- 磨盘根
- 匙叶伽蓝菜
- 落花生
- 赤雹
- 毛莲蒿
- 鹿髓
- 狭头橐吾
- 乌榄核
- 大绿藤
- 八目鳗
- 钮子药
- 旋复花根
- 蕨
- 刺蓬花
- 河蚌
- 过山龙
- 留兰香
- 荔枝壳
- 草原老鹳草
- 臭草
- 芡实
- 还亮草
- 藜芦
- 软骨过山龙
- 列当
- 苍山冷杉
- 乌榄根
- 益母草
- 宽叶杜香
- 凤凰衣
- 海狸香
- 蔓草虫豆
- 大麦泡
- 大金银花
- 高山黄华
- 竹芋
- 缩砂蜜
- 将军树
- 短枝六道木
- 地涩涩
- 滇常山花
- 地枇杷
- 野京豆
- 木竹子
- 笔仔草
- 黄海葵
- 羊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