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蔹莓五加
《中华本草》:乌蔹莓五加
拼音注音
Wū Liǎn Méi Wǔ Jiā
英文名
bark of Treebineleaf Acanthopanax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乌蔹莓五加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anthpanax Cissifolius (Griff. Ex Seem.) Harms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部,洗净,趁鲜剥取根皮,晒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0.3-3m。树皮灰棕以,成薄片脱落;小枝疏生短刺或无刺。叶有小叶5,稀3-4柄长5-12cm,常有刺,幼时有短柔毛;小叶片椭圆形、长圆形、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3-7cm,宽1.5-2.5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狭尖,上面脉上有稀疏刚毛,下面幼时密生短柔毛,后毛脱落弯稀疏至无毛,边缘有单锯齿或重锯齿,齿尖常有刚毛,侧脉6-10对;小叶柄长3-5mm。伞形花序单个顶生,稀有1-2个侧生小伞形花序,直径约2.5cm,有花多数;总花梗长4-12cm,幼时密生短柔毛;花梗长8-10mm,有短柔毛;花黄绿以;萼无毛,边缘全缘;花瓣5,三角状卵形;雄蕊5;子房3-5室;花柱3-5,离生;花盘圆锥状隆起。果实球形,黑色,直径6-8mm,宿存花柱长2mm。花期7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3600m的灌木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西藏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接骨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或泡酒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皮:主治风湿、骨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橙子皮
- 草藤乌
- 菜头肾
- 柴胡
- 匙叶龙胆
- 乌藨连
- 草豆蔻
- 五蕊梅
- 蚕茧
- 穿耳菝葜
- 刺黄柏叶
- 草菇
- 五香血藤
- 椿皮
- 串珠耳叶苔
- 缠竹黄
- 乌榄根
- 川西小黄菊
- 川麻黄
- 川黔鸭脚木
- 朝鲜崖柏仁
- 柴厚朴
- 蛏肉
- 五角叶葡萄
- 秤杆升麻
- 乌药
- 草灵仙
- 五味藤
- 糙叶树
- 臭山羊
- 五代同堂
- 穿破石
- 刺蒺藜
- 野罂粟壳
- 草金杉
- 豉虫
- 粗梗黄堇
- 常山
- 粗叶耳草
- 刺黄芩
- 楮皮间白汁
- 草柏枝
- 橙皮
- 刺玫
- 五代同堂根
- 五谷虫
- 蚕茧草
- 刺蜜
- 串铃草
- 苍耳根
- 卫矛
- 刺槐花
- 臭李皮
- 刺菠
- 山海螺
- 乌脚枪
- 乌药叶
- 五气朝阳草
- 椿白皮
- 臭油果
- 茶油粑
- 草地黄芩
- 串铃
- 苍山黄堇
- 粗糠柴
- 脆骨风
- 茶子木花
- 茶油
- 草蜘蛛
- 莼菜
- 草威灵
- 匙叶五加
- 慈竹
- 蝉翼藤
- 臭茉莉
- 翅柄铁线蕨
- 威灵仙
- 臭苜蓿根
- 刺果苏木
- 委陵菜
- 楮树白皮
- 糙叶五加
- 草蚂蚱莲
- 五色草
- 臭菘
- 川防风
- 藏茴香
- 樗白皮
- 春花木
- 称星蛇
- 橙耳
- 粗毛蹄盖蕨
- 臭梧桐根
- 刺人参
- 草石蚕
- 春砂花
- 粗糙凤尾蕨
- 常春卫矛
- 五叶壁藤
- 豉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