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阳参
《中华本草》:黑阳参
拼音注音
Hēi Yánɡ Shēn
别名
黑元参、土玄参、玄参、白紫草、漏绿根、牛舌头菜、跌打药、狗屎根
英文名
root of Dunn Antictrema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草科植物长蕊斑种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tiotrema dunnianum (Diels) Hand.-Mazz.[Cynoglossum duunianum Diels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根肥大,圆柱形,外皮紫褐色。茎直立,上部有分枝,全株密被茸毛。基生叶丛生,长椭圆状匙形或卵圆形,长4-15cm,宽2-4cm,先端钝,基部渐狭,全缘,两面密被具基盘的短硬毛;有叶柄;茎生叶较小,倒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,长2-5cm,宽不到1cm;无叶柄。镰状聚伞花序顶生,有分枝,集成圆锥状。花多数,无苞片;花萼钟形,长3-4mm,5深裂,裂片条状披针形,果期稍增大;花冠漏头状,兰色,或紫红色,先端5裂,裂片近圆形,开展;喉部有5个梯形附属物,长约1mm;雄蕊5,花丝丝状,着生于花冠简中部,伸出花冠之外;子房4裂,通常1-3个发育,半圆球形,花柱丝状,柱头极小。小坚果4,肾形,长2-2.5mm,密生小疣状突起。外层有疣状齿,内层全缘,着生面在底部。种子淡褐色,狭卵形,背腹扁。花期4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2500m的山坡草地、疏林或灌木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微甘;微寒
归经
肺;胃经
功能主治
养阴清热;利湿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虚瘤发热;小便淋涩;痈肿疮毒;走马牙疳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(鲜品30-60g)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热淋, 阴虚发热: 黑阳参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②治痈肿: 鲜黑阳参适量。捣烂外敷。③治口腔炎,走马牙疳: 黑阳参研末撒患处。(选方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滋养真阴,调血除热。退诸痨热,利小便,治热淋膏淋。2.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治头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黑阳参
拼音注音
Hēi Yánɡ Shēn
别名
黑元参(《滇南本草》),白紫草、牛舌头菜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土玄参(《云南经济植物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紫草科植物长蕊斑种草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30米。根肥大,圆柱形,外皮紫褐色。茎直立,全株被毛。基生叶丛生,长椭圆状匙形,长10~14厘米,宽3~4厘米,全缘,两面被糙伏毛,以下面较密;茎生叶互生,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2~5厘米,宽不到1厘米。圆锥花序顶生;花小,蓝色;花萼钟形。5裂;花冠管漏斗状,5裂,裂片圆形;雄蕊与花冠等长。小坚果4枚,半圆球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疏林下、灌丛或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。
性味
《滇南本草》:"性微寒,味苦微甘。"
功能主治
养阴补虚,除热解毒。治虚痨发热,头昏,热淋,痈肿,口疮,牙疳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滋养真阴,调血除热。退诸痨热,利小便,治热淋膏淋。"
②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"治头昏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复方
①治热淋,阴虚发热:黑阳参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
②治痈肿:鲜黑阳参适量。捣烂外敷。
③治口腔炎,走马牙疳:黑阳参研末撒患处。(选方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鬼臼
- 鸽卵
- 五加果
- 鲚鱼
- 矮醋栗
- 矮柳穿鱼
- 香花刺
- 风叶藤
- 粉苞苣
- 鸡嗉子根
- 福建胡颓子叶
- 南亚新木姜
- 蜂斗菜
- 鸭跖花
- 风寒草
- 香草仔
- 斑唇马先蒿
- 赭石
- 龟肉
- 黑风散根
- 沙梨
- 蜂胶
- 革叶蓼
- 鸡雪莲
- 蜂乳
- 鬼毛针
- 鸭脚黄连
- 鳕鱼骨
- 雪山甘草
- 鷃
- 鸭嘴花
- 过江龙子
- 蜂蜡
- 颠茄草
- 腐婢
- 鸡肫草
- 香豆蔻
- 雪梨膏
- 黑皮跌打
- 鬼箭羽
- 蝮蛇骨
- 鳡鱼
- 鲛鱼胆
- 风车藤
- 蜂毒
- 风藤草
- 飞来鹤
- 贯众
- 鸭脚黄边
- 鹦鹉
- 高粱火焰苞
- 庵 (艹闾)子
- 黑大艽
- 黑牵牛
- 肥肉草
- 紫香薷
- 覆盆子叶
- 香果脂
- 鸮
- 黑点草
- 鸡蛋果
- 香茶菜根
- 车前子
- 鸡卵草
- 香艾
- 黄鹌菜
- 转心莲
- 肺心草
- 返顾马先蒿
- 鬼盖
- 凹瓦韦
- 鹌鹑蛋
- 凹朴皮
- 谷精草
- 过山青
- 鸡油菌
- 鸢翅骨
- 黄连
- 香港四照花果
- 鹰头
- (鱼彭)鱼鳃
- 鸭脚艾
- 麂肉
- 鲫鱼子
- 鸡毛狗
- 錾菜
- 鮧鱼涎
- 鱼藤
- 珍珠风
- 阿魏侧耳
- 香桂皮
- 走马芹
- 鱼胆草
- 高山龙胆
- 雉
- 自来血
- 黑心蕨
- 鸡肠
- 香水塔花
- 桉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