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沙蒿
《中华本草》:黑沙蒿
拼音注音
Hēi Shā Hāo
别名
油蒿、 鄂尔多斯蒿、沙蒿、籽蒿
英文名
Herb of Ordos Wormwood
出处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茎叶及花蕾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.采收和储藏:茎叶4-8月采收,嫩梢和花蕾5-7月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黑沙蒿 半灌木,高50-100cm。主根粗而长,木质,侧根多数;根状茎粗壮,直径1-3cm,有多数营养根。茎多分枝,茎皮老时灰黑色,缝裂,当年枝外皮灰黄色,不育枝紫红色。叶黄绿色,多少肉质,无毛,干后坚硬;茎下部叶宽卵形,一至二回羽状全裂,每侧有裂片3-4枚,叶柄短;中部叶长3-7cm,宽2-4cm,一回羽状全裂,裂片2-3对,狭条形,长1.5-3cm,宽约1mm;上部叶短小,3裂或不裂,裂片狭线形,无柄;苞花序多数,在茎顶和枝上排列成复总状花序,有短梗和条形苞叶;总苞片形,长3mm;总苞片3-4层,宽卵形,边缘宽膜质,背面黄绿色;外层雌花10-14朵能育,内层两性花,5-7朵能育,内层两性花,5-7朵不育,子房退化。瘦果倒卵形,果壁上具细纵纹并并有胶质物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干草原或干旱的坡地上;荒漠和半芒漠地区常组成优热种群落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现陕西、宁夏、甘肃已引种栽
性味
味辛;苦;性微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解毒消肿。主风湿性关节炎;感冒头痛;咽喉肿痛;痈肿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或作发泡剂。
复方
①治风湿性关节炎: 一、黑沙蒿叶、鲜枝及花蕾捣烂,外敷痛处,至发痒起泡为止,将泡挑破流出黄水,用消毒纱布包扎,防止感染,以夏季伏天用效果最好。 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二、黑沙蒿茎叶、老鹳草各五钱,马先蒿三钱。水煎服。 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②治感冒头痛: 黑沙蒿花蕾三钱,水煎服。 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沙蒿
拼音注音
Hēi Shā Hāo
别名
油蒿
来源
菊科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.,以全草、根、花蕾、种子入药。
生境分布
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。
性味
全草:辛、苦,微温。
功能主治
根:止血。茎叶及花蕾:祛风湿,清热,拔脓。种子:利尿。
风湿性关节炎:叶、鲜枝及花蕾捣烂,外敷关节痛处,到发痒起泡为止,将泡挑破,流出黄水,用消毒纱布包扎,防止感染,以夏日用效果最好。
疮疖痈肿:将叶捣烂外敷,具拔脓作用。
尿闭:种子5钱,水煎冲红糖3~5钱,温服。
感冒头痛:花蕾3钱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黑沙蒿
拼音注音
Hēi Shā Hāo
别名
油蒿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,鄂尔多斯蒿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,哈拉-沙巴嘎(蒙名)。
出处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茎叶及花蕾。茎叶4~8月采;嫩梢及花蕾5~7月采。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半灌木,高50~100厘米。茎自基部分枝成丛生状,无明显主茎,当年生枝条紫红色,老枝暗灰色。叶较小,无柄,羽状全裂,裂片2~3对,肉质,无毛,线状或丝状,长1.5~3厘米,宽约1毫米,先端有小突尖,黄绿色;上部叶3裂或不裂。头状花序呈卵形,排列成圆锥状,直径2~3毫米;总苞黄绿色;全为管状花,淡黄色,甚小。瘦果小,卵形。种子黑色,长形。花期7~9月。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固定沙丘或半固定沙丘上。分布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等地。
性味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辛苦;微温。"
功能主治
祛风湿,提脓拔毒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感冒,咽痛,疮疖痈肿。
①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茎叶:去风湿,消热消肿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咽喉肿痛。"
②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"叶:捣烂外敷疮疖痈肿可提早化脓开口,具拔脓作用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作发泡剂。
复方
①治风湿性关节炎:㈠黑沙蒿叶、鲜枝及花蕾捣烂,外敷痛处,至发痒起泡为止,将泡挑破流出黄水,用消毒纱布包扎,防止感染,以夏季伏天用效果最好。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㈡黑沙蒿茎叶、老鹳草各五钱,马先蒿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②治感冒头痛:黑沙蒿花蕾三钱,水煎服。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葫芦叶
- 麻叶绣球
- 华东瓶蕨
- 小毛香
- 绣球藤
- 川滇大黄土
- 毛叶天胡荽
- 草胡椒
- 滇丁香
- 牡丹藤
- 狐肝
- 杨梅叶
- 毛蒌
- 黑面防己
- 花拐藤根
- 潺槁树
- 海月
- 蟾蜍胆
- 冰草根
- 大叶酸藤
- 南五味子
- 鲳鱼
- 白乳菇
- 小金挖耳
- 野扁豆
- 吊山桃
- 刺楸树根
- 蟹壳
- 胭脂花
- 大叶金花茶叶
- 对虾壳
- 萱草
- 见血飞
- 牛角瓜
- 天韭
- 石柑子
- 芭蕉子
- 甘西鼠尾
- 木蜡树叶
- 斜叶榕
- 虎掌草
- 华凤仙
- 云支花
- 大虎耳草
- 石帆
- 浮萍
- 长石
- 遍地金
- 首乌藤
- 酸枣根
- 伽果
- 猪靥
- 大过路黄
- 倒挂草
- 小檗
- 串珠耳叶苔
- 甘土
- 尖顶羊肚菜
- 镰萼虾脊兰
- 虾子草
- 罐嘴菜
- 南方露珠草
- 地柏枝
- 柳根
- 挖耳草根
- 接骨木
- 擘蓝
- 木瓜
- 石筋草
- 黑塔子根
- 白鸡屎藤
- 三块瓦
- 小接骨丹
- 虎尾轮
- 杜根藤
- 八角枫
- 白刺花叶
- 阿尔泰扭藿香
- 波罗蜜叶
- 卷耳
- 茯神木
- 黄皮血藤
- 扁蕾
- 断线蕨
- 海桐皮
- 白猪栗根
- 鹿髓
- 红豆蔻
- 贯叶连翘
- 海带
- 花生衣
- 菊花脑
- 苘麻子
- 柽柳花
- 野兔脑
- 八角枫叶
- 大叶拿身草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小千金
- 红荆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