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叶蓼
《中华本草》:掌叶蓼
拼音注音
Zhǎnɡ Yè Liǎo
别名
屈草、猪草、大辣蓼、九龙天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掌叶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palmatum Dunn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全草,切段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约1m。茎直立,带紫红色,有纵棱,多分枝,被短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9cm,有纵肋,被伏毛及短柔毛;托叶鞘斜截形,长1-2cm,脉纹显着,被伏毛,先端无睫毛;叶片掌状,直径6-12cm,有5-9个掌状深裂,裂片近菱形,基部2个裂片较小,近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,基部凹下,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,叶脉及叶缘有伏毛。头状花序排成聚伞状,花序轴被短柔毛及伏毛,苞片线形,密被粗毛及短柔毛;花梗短,花被5深裂,淡红色,脉纹明显;雄蕊8;花柱3,柱头头状。瘦果卵形,三棱,淡褐色,有点状花纹。花、果期夏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多分枝,棕红色至紫红色,表面有纵棱线纹,被短柔毛,断面中空。叶多皱曲,展平后叶片掌状,5-9掌状深裂,裂片近菱形,基部2裂片较小,近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,基部深凹,表面有伏毛及短柔毛;托叶鞘斜截形,有明显脉纹,膜质,有伏毛。头状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状;花被淡红色,有明显脉纹。瘦果卵形,有3棱,淡褐色,有点状花纹。气微,味微涩。
性味
苦;酸;性凉
功能主治
止血;清热。主吐血;衄血;崩漏;赤痢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叶捣敷;或干叶研粉撒布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泽兰
- 土三七
- 宿苞豆
- 消石
- 象肉
- 棱子芹
- 齿缘草
- 海桐树
- 绿玉树
- 迎山红
- 风藤草根
- 鬼点灯
- 红瑞木果
- 楤木根
- 猫爪子
- 大黄
- 雷五加
- 羊肚菌
- 云南丹参
- 接骨紫菀
- 秃疮花
- 二叶舌唇兰
- 小芸木
- 海雹菜
- 醋林子
- 漆树木心
- 矮茎朱砂根
- 匐地风毛菊
- 盒子草
- 还阳参
- 牛筋草
- 肿节风
- 白屈菜根
- 金鸡脚
- 三消草
- 杜仲藤
- 何首乌叶
- 大巢菜
- 土马鬃
- 红花菜
- 苍蝇草
- 莪术
- 榄仁树子
- 金雀花
- 水牛皮
- 海鳗
- 东风菜
- 粗叶木
- 栉叶蒿
- 西瓜
- 石蛇
- 石通
- 陈芥菜卤汁
- 梦花
- 海岛苎麻叶
- 河套大黄
- 黄荆根
- 犀肉
- 黄龙藤
- 广藤根
- 犁头尖
- 鳆鱼
- 阴香皮
- 银背藤
- 蜗牛
- 牡丹藤
- 苔水花
- 凤尾蕉叶
- 粗榧枝叶
- 滴水珠
- 构皮麻
- 灯笼婆婆纳
- 姜黄草
- 大头艾纳香
- 桃枝
- 野香茅
- 朱砂莲
- 丽子藤
- 小叶云实
- 水蛇皮
- 棣棠花
- 牛羊草结
- 荭草花
- 银叶柳
- 刺南蛇藤
- 黄葛树
- 黄精叶钩吻
- 米面蓊根
- 铁草鞋
- 龟胶
- 荠菜花
- 红花岩黄芪
- 朱砂菌
- 腊梅
- 蜈蚣
- 黄唇鱼鳃
- 黄紫堇
- 黄樟
- 厚叶素馨
- 艳山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