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桂木根
《中华本草》:白桂木根
拼音注音
Bái Guì Mù Gēn
别名
将军树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.2.Artpcapus nitidus Trec.subsp.lingnanensis(Merr.)Jarr.[A.lingnanensis Merr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1.乔木,高达10m,全株有乳汁。树皮暗紫色,成薄片剥落;小枝被略紧贴的柔毛。单叶互生,2列;叶柄长l-2.2cm,有短毛;托叶线形或狭三角形,长约2mm,被毛,脱落后有疤痕;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7-22cm,宽3一8.5cm,先端渐尖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嫩叶常为羽状浅裂,上面无毛有光泽,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;例脉7一9对,与细脉交织成网脉在背面突起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单个腋生,倒卵形或棒状形,长1.5-2cm,直径1-1.5cm,总花梗长1-2cm,被浅灰色短柔毛;雄花有花被片4,分离,线形或匙形,长1mm,密被微柔毛;雄蕊1,花丝长椭圆形,花药椭圆形。聚合果近球形,直径3-4cm,黄色,干时褐色,被短毛,表面有不明显、宿存的乳状突起,萼片近轴部分分离,结果时约12枚;果柄长3.5-6.5cm,被短柔毛。花期春末夏初,果期秋季。2.桂木与白佳木的区别在于: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先端钝或短渐尖。聚合果直径达5cm,鲜时红色,干后褐色,被绒毛;种子10-15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、路旁、林缘或疏林中。2.生于低海拔的山地、林缘,多栽培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2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;活血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头痛;产妇乳汁不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宽叶鼠曲草
- 大马蓼
- 土人参叶
- 白鲜皮
- 杜楝
- 羊肺
- 尖药花
- 白牛膝
- 白苏子
- 白扁豆
- 白山苔
- 山狸子肉
- 大杜鹃
- 紫茉莉子
- 番荔枝叶
- 路旁菊
- 吉祥草
- 天水蚁草
- 凸额马先蒿
- 白屈菜根
- 芭蕉头
- 青羊角
- 牵牛子
- 巴豆壳
- 柄马勃
- 百蕊草根
- 青酒缸
- 青鱼胆
- 北细辛
- 兔毛蒿
- 琴唇万带兰
- 南酸枣
- 鸨肉
- 白补药
- 百部还魂
- 粤万年青
- 柏勒儿茶
- 白花丹
- 苞叶木
- 曲毛露珠草
- 白花柴
- 八角茴香
- 白千层皮
- 白桂
- 白果叶
- 布狗尾
- 枪刀菜根
- 百药煎
- 青头菌
- 白绿叶
- 白花坚荚树
- 百尾笋
- 珍珠伞
- 球花党参
- 山乌珠叶
- 紫八宝
- 百足藤
- 白花龙胆
- 青胡桃果
- 百步还阳丹
- 太白丽参
- 天蓝苜蓿
- 臭黄荆根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刺齿凤尾蕨
- 蝙蝠
- 南瓜藤
- 荠苨
- 土色牛肝菌
- 土三七
- 瓦楞子
- 带叶报春花
- 小果野葡萄
- 珍珠
- 撒发
- 大尾摇
- 虾须草
- 石床
- 补骨脂
- 四楞蒿
- 半边旗
- 烧伤藤
- 莲座蓟
- 圆萼刺参
- 芍药花
- 烟胶
- 肥荚红豆
- 老枪谷
- 郁金
- 光板猫叶草
- 胡桃仁
- 雁肉
- 迎春花根
- 银不换
- 凤眼果
- 石壁莲
- 多穗石柯叶
- 篦子草
- 冬青叶
- 薄荷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