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桂木根
《中华本草》:白桂木根
拼音注音
Bái Guì Mù Gēn
别名
将军树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.2.Artpcapus nitidus Trec.subsp.lingnanensis(Merr.)Jarr.[A.lingnanensis Merr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1.乔木,高达10m,全株有乳汁。树皮暗紫色,成薄片剥落;小枝被略紧贴的柔毛。单叶互生,2列;叶柄长l-2.2cm,有短毛;托叶线形或狭三角形,长约2mm,被毛,脱落后有疤痕;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7-22cm,宽3一8.5cm,先端渐尖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嫩叶常为羽状浅裂,上面无毛有光泽,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;例脉7一9对,与细脉交织成网脉在背面突起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单个腋生,倒卵形或棒状形,长1.5-2cm,直径1-1.5cm,总花梗长1-2cm,被浅灰色短柔毛;雄花有花被片4,分离,线形或匙形,长1mm,密被微柔毛;雄蕊1,花丝长椭圆形,花药椭圆形。聚合果近球形,直径3-4cm,黄色,干时褐色,被短毛,表面有不明显、宿存的乳状突起,萼片近轴部分分离,结果时约12枚;果柄长3.5-6.5cm,被短柔毛。花期春末夏初,果期秋季。2.桂木与白佳木的区别在于: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先端钝或短渐尖。聚合果直径达5cm,鲜时红色,干后褐色,被绒毛;种子10-15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、路旁、林缘或疏林中。2.生于低海拔的山地、林缘,多栽培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2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;活血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头痛;产妇乳汁不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红袍
- 楼梯草
- 八月札
- 桐油
- 老虎俐根皮
- 紫苏叶
- 荷蒂
- 赤楠蒲桃叶
- 药芹菜根
- 黄鳝
- 紫茎牙痛草
- 鱼虱子
- 漂摇豆
- 鱼串草
- 广西九里香根
- 苦杏仁
- 银花子
- 大泡通叶
- 牛肉
- 蒺藜
- 鳙鱼头
- 黄荆
- 无患子树皮
- 棉花子
- 篑草
- 香柏
- 鳖卵
- (鱼彭)鱼脑
- 爬树龙
- 苦壶卢花
- 二歧根莲花根
- 乌龟
- 鸱头
- 牛奶浆草
- 猬脑
- 铜棒锤
- 蚌肉
- 苹果皮
- 黄锁梅根
- 长白假水晶兰
- 珠芽半枝
- 苦参实
- 茯苓
- 豆油
- 海芙蓉
- 鸭脚板草
- 隔山香
- 龙舌箭
- 苦壶卢
- 桃耳七
- 紫楠根
- 上天梯
- 蝤蛴
- 紫青藤
- 黑风散
- 丝带蕨
- 皂柳
- 无缝珠
- 龙牙楤木
- 周裂秋海棠
- 鲫鱼胆草
- 追风伞
- 短柄菝葜
- 小红蒜根
- 紫背菜
- 中华里白
- 柳白皮
- 铁篱笆
- 大叶香薷
- 菝葜
- 鹅血
- 牛扁
- 梧桐花
- 鹰骨
- 苦竹笋
- 瑞香根
- 鞭打绣球
- 赤楠
- 豆豉姜
- 龙胡子
- 玳瑁
- 石羊菜
- 见血飞
- 黑穗石蕊
- 紫堇
- 吴茱萸
- 鸡蛋七叶
- 蓖麻叶
- 黄海葵
- 土白蔹
- 竹(鼠留)肉
- 箬叶
- 狭绿叶线蕨
- 玉蜀黍根
- 阔叶石韦
- 香椿
- 黑草
- 柘树果实
- 昆明鸡血藤根
- 蚌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