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瓜藤
《中华本草》:南瓜藤
拼音注音
Nán Guā Ténɡ
英文名
Cushaw stem
出处
出自《本草再新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蔓生草本,茎条达2-5m。常节部生根,密被白色刚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8-19cm,被刚毛;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,有5角或5浅裂,长12-25cm,宽20-30cm,先端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以,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,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。卷须稍粗壮,被毛3-5歧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单生,花萼筒肿钟形,长5-6mm,裂片条形,长10-15mm,被柔毛,上部扩大成叶状,花冠黄色,钟状,长约8cm,5中裂,裂片边缘反卷,雄蕊3,花丝腺体状,长5-8mm,花室折曲;雌花单生,子房1赛马,花柱短,柱头3,膨大,先端2裂,果梗粗壮,有棱槽,长5-7cm,瓜蒂扩大成喇叭状。瓠果形状多样,外面常有纵沟。种子多数,长卵形或长圆形,灰白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微寒
归经
入肝;胃;肺经
功能主治
清肺;平肝;和胃;通络。主肺痨低热;肝胃气痛;月经不调;火眼赤痛;水火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切断取汁。外用:适量,捣汁涂或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再新》:平肝和胃,通经络,利血脉,滋肾水。治肝风,和血养血,调经理气,兼去诸风。2.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清热。治肺结核低热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南瓜藤
拼音注音
Nán Guā Ténɡ
别名
番瓜藤(《本草再新》),盘肠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本草再新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茎。夏、秋季采收。
性味
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苦,性微寒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脾二经。"
功能主治
清肺,和胃,通络。治肺结核低热,胃痛,月经不调,烫伤。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平肝和胃,通经络,利血脉,滋肾水。治肝风,和血养血,调经理气,兼去诸风。"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清热。治肺结核低热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切断滴汁。外用:捣汁涂。
复方
①治虚劳内热:秋后南瓜藤,齐根剪断,插瓶内,取汁服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②治胃痛:南瓜藤汁,冲红酒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③治各种烫伤:南瓜藤汁涂伤处,一天数次。(《福建中医药杂志》2(1):8,1957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一笼鸡
- 灰锤
- 苦刺
- 大黄
- 东风菜
- 小报春花
- 桂花枝
- 叶下珠
- 羊角棉
- 大叶接骨藤
- 粟米
- 兔耳草
- 短枝六道木
- 自事口草
- 蟹爪
- 水芙蓉
- 星状风毛菊
- 鸥
- 圆锥花南蛇藤根
- 石楠
- 菟丝草
- 粘山药
- 滚龙草
- 潮风草
- 螃蟹七
- 萆薢
- 雷公藤
- 菊花根
- 山麻根
- 黄蜀葵花
- 雀瓮
- 梓树
- 石花
- 糠油
- 地核桃
- 蛋不老
- 白螺蛳壳
- 狐四足
- 河蚌
- 蒲葵子
- 姜皮
- 山麦冬
- 落花生
- 南瓜子
- 铁扫帚
- 白降丹
- 玛瑙
- 蟋蟀
- 荷秋藤
- 窄叶大戟
- 母猪藤根
- 鸡肉
- 桃叶
- 野扁豆
- 牦牛角
- 水红花子
- 黄蜀葵茎
- 鹤骨
- 莿(木冬)
- 厚皮香花
- 头顶一支花
- 龙舌兰
- 九节风
- 喜树果
- 土圞儿
- 芭茅
- 泽藓
- 牛角瓜
- 苔菜
- 橘
- 猫儿眼睛
- 黄花虱麻头
- 羚羊角
- 胡黄连
- 千年不烂心
- 薄叶黄芩
- 桂皮
- 野荔枝果
- 鸡冠子
- 绛梨木子
- 白蔻
- 胡萝卜
- 藏报春花
- 尿泡草
- 望月砂
- 仙人球
- 山韭菜
- 樟脑
- 山葡萄
- 桑根
- 钗子股
- 天葵子
- 四角蒲桃
- 山丹
- 长松
- 定经草
- 白残花
- 豉虫
- 喜鹊肉
- 川楝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