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瓜藤
《中华本草》:南瓜藤
拼音注音
Nán Guā Ténɡ
英文名
Cushaw stem
出处
出自《本草再新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蔓生草本,茎条达2-5m。常节部生根,密被白色刚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8-19cm,被刚毛;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,有5角或5浅裂,长12-25cm,宽20-30cm,先端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以,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,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。卷须稍粗壮,被毛3-5歧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单生,花萼筒肿钟形,长5-6mm,裂片条形,长10-15mm,被柔毛,上部扩大成叶状,花冠黄色,钟状,长约8cm,5中裂,裂片边缘反卷,雄蕊3,花丝腺体状,长5-8mm,花室折曲;雌花单生,子房1赛马,花柱短,柱头3,膨大,先端2裂,果梗粗壮,有棱槽,长5-7cm,瓜蒂扩大成喇叭状。瓠果形状多样,外面常有纵沟。种子多数,长卵形或长圆形,灰白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微寒
归经
入肝;胃;肺经
功能主治
清肺;平肝;和胃;通络。主肺痨低热;肝胃气痛;月经不调;火眼赤痛;水火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切断取汁。外用:适量,捣汁涂或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再新》:平肝和胃,通经络,利血脉,滋肾水。治肝风,和血养血,调经理气,兼去诸风。2.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清热。治肺结核低热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南瓜藤
拼音注音
Nán Guā Ténɡ
别名
番瓜藤(《本草再新》),盘肠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本草再新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茎。夏、秋季采收。
性味
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苦,性微寒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脾二经。"
功能主治
清肺,和胃,通络。治肺结核低热,胃痛,月经不调,烫伤。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平肝和胃,通经络,利血脉,滋肾水。治肝风,和血养血,调经理气,兼去诸风。"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清热。治肺结核低热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切断滴汁。外用:捣汁涂。
复方
①治虚劳内热:秋后南瓜藤,齐根剪断,插瓶内,取汁服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②治胃痛:南瓜藤汁,冲红酒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③治各种烫伤:南瓜藤汁涂伤处,一天数次。(《福建中医药杂志》2(1):8,1957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蒙自水芹
- 南酸枣
- 蒙自草胡椒
- 牛嗓管树
- 马蹄细辛
- 马蹬草
- 茅栗
- 茅膏菜根
- 南蛇藤叶
- 女萎
- 蚂蝗七
- 柠鸡儿果
- 麻腊干
- 蔓生百部
- 虻虫
- 拟缺香茶菜
- 牛奶浆
- 女娄菜
- 楠木皮
- 貉肉
- 面头叶
- 马扫帚
- 马鞍叶
- 茉莉花露
- 扭肚藤
- 马绊草
- 麻鱼胆
- 茅栗根
- 茅瓜
- 金雀花
- 马尾伸筋草
- 马尿烧
- 马桑寄生
- 茅香花
- 牛喉咙
- 马鞍藤根
- 金老梅根
- 茅莓
- 牛奶浆草
- 麦瓶草种子
- 茉莉
- 马瓞儿
- 南川升麻
- 南烛叶
- 金花草
- 柠檬根
- 马肉
- 麻柳叶
- 麻根
- 茅栗仁
- 金鸡勒
- 马甲子根
- 马鬃蛇
- 茅栗叶
- 南蛇藤果
- 柠檬桉树脂
- 马鬐膏
- 麻疯树
- 蜜蜡
- 马牙七
- 马牙贯众
- 马齿
- 云南丹参
- 麻风树
- 南烛子
- 牛奶浆根
- 金银花
- 楠藤
- 牛嗓管树根
- 马柳根
- 马缨花
- 马蹄荷
- 马尿泡
- 牛大力
- 南藤
- 泥鳅滑液
- 牛奶子
- 马铃薯
- 金花树
- 娘娘菜
- 韭菜子
- 麻羊藤
- 茉莉叶
- 马乳
- 马棘
- 马甲子叶
- 黑面叶
- 南烛根
- 柠条籽
- 马尾连
- 南瓜蒂
- 女儿红叶
- 蚂蚁上树
- 柠檬桉果
- 马宝
- 南瓜叶
- 柠檬叶
- 女贞子
- 扭序花
- 锦线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