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
《*辞典》:玉米
拼音注音
Yù Mǐ
别名
玉高梁(《纲目》),番麦、御麦(《留青日札》),西番麦(《学圃杂疏》),玉麦、玉蜀秫(《农政全书》),玉蜀黍(《纲目》),戎菽(《广群芳谱》),红须麦(《蒙化府志》),薏米包(《医林纂要》),珍珠芦粟、苞芦、鹿角黍、御米(《双溪物产疏》),包谷、陆谷、玉黍(《齐民四木》),西天麦(《平凉县志》),玉露秫秫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纤粟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,珍珠米(《尔雅谷名考》),粟米、包粟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包麦米(《中国药植志》),苞米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。
出处
《农政全书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。秆粗壮,直立,高1~4米,节间有髓,基部各节具气生根。叶片长大,扁平,剑形或披针形,先端渐尖,边缘呈波状皱折,具强壮之中脉。雄性圆锥花序顶生,雄小穗孪生,长达1厘米,含2小花;两颖几相等长,膜质,背部隆起,具9~10脉;外稃与内稃均透明膜质,几等长于颖;花药橙黄色,长达5毫米;雌小穗孪生,成8~30行排列于粗壮而呈海绵状之穗轴上;两颖相等,甚宽,无脉,具纤毛,第一小花不育;外稃透明膜质,似颖但较小而无毛,具内稃或否;第二小花外稃似第一小花者,具一内稃;雌蕊具极长而细弱之花柱。颖果略成球形,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。花果期6~9月。
本植物的根(玉蜀黍根),叶(玉蜀黍叶)、花柱(玉米须)、穗轴(玉米轴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,淡,微寒。"
归经
《本草撮要):"入手、足阳明经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纲目》:"调中开胃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益肺宁心。"
③《本草推陈》:"为健胃剂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、煮食或磨成细粉作饼饵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松寄生
- 龙船花
- 鷃
- 菜豆树
- 黑骨蕨
- 大鱼鳅串
- 省沽油
- 锈钉子
- 鹅胆
- 香蕉弄蝶
- 水芹
- 百两金
- 钓竿柴
- 耳水苋
- 乌蔹莓
- 银背藤
- 鹿血
- 野茶子
- 雀头血
- 艾纳香根
- 蝙蝠葛
- 鹌鹑
- 透骨香根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罗甸沟瓣
- 蝙蝠草
- 秋海棠
- 龙涎香
- 峨参
- 铁脚威灵仙叶
- 萆薢
- 离根香
- 鱼草
- 大叶黄杨根
- 鹿肉
- 桂子
- 橄榄根
- 五味草
- 山橙叶
- 油柑虫节
- 莴苣
- 滇茵陈
- 臭梧桐
- 龙须草
- 天脚板
- 龙胆草
- 白背三七
- 红花青藤
- 雀榕根
- 鸡翔草
- 青丝线
- 野漆树
- 矮人陀
- 灯台菜
- 透茎冷水花
- 蛇含石
- 狗脑
- 小花梾木
- 附子
- 萝卜防己
- 雀舌豆
- 甜瓜皮
- 通光散
- 木锥花
- 雁肪
- 山姜
- 楹树
- 铜绿
- 桃枝
- 小无心菜
- 海蛇
- 龙利叶花
- 蜀漆
- 青脚莲
- 石榴皮
- 通泉草
- 龙骨莲
- 楤木叶
- 滇五味
- 香胶木根皮
- 鸡嗉
- 胡葱子
- 杜鹃花叶
- 枸杞子
- 元元草
- 定心散
- 双花鞘花
- 杉松
- 铁藤根
- 红果参
- 鲨鱼翅
- 苦树皮
- 大板山蚤缀
- 青蒿子
- 挖耳子草
- 红豆七
- 棘刺花
- 三爪金龙
- 楼梯草根
- 地茄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