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花坚荚树
《中华本草》:白花坚荚树
拼音注音
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
别名
坚荚树
出处
《救荒本草》载有坚荚树,云:"生辉县太行山谷中,其树枝干坚劲,可以作棒。皮色乌黑,对分枝叉。叶亦对生,叶似拐枣叶而大,微薄,其色淡绿;又似土栾叶,极大而光泽。开黄花,结小红子。其叶味苦,采嫩叶煠熟,水浸去苦味,淘净,油盐调食。"美国植物分类专家 A.Henry于1888年首先将其考定为忍冬科的 Viburnum sempervirens K.Koch,以前我国学者也继承了 Henry的结论。 但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常绿荚蒾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burnum semperuirens D. Doch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荚蒾 常绿灌木,高可达4m。树皮褐色,当年生枝淡黄色或灰褐色,四角状,去年生枝变紫褐色或灰褐色,近圆柱状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5mm,带红紫色;叶片革质,叶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,有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4-12cm,宽2.5-5cm,先央尖或短渐尖,基部渐狭至钝形,长4-12cm,宽2.5-5cm,先端尖或短渐尖,基部渐狭至钝形,有时稍圆,全缘或上部具少数浅齿,上面有沟泽,下面有微细褐色腺点,侧脉3-4(-5)对,最下一对伸长而多少呈离基3出脉状,上面深凹陷,下面明显凸起。复伞形聚伞花序顶生,直径3-5cm;总花梗很短,第1级辐射枝5条,花生于第3-4级辐射枝上;萼筒筒状倒圆锥形,长约1mm,萼檐具5微齿;花冠白色,辐状,直径约4mm;雄蕊5,稍高出花冠;花柱稍高出萼齿。核果红色,近于形或卵状,长约8mm;核扁圆形,腹面凹陷,背面凸起。花期5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800m的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广东、广西等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续伤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瘀血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八股绳
- 莲雾根
- 玫瑰茄
- 绵萆薢
- 化血胆
- 蓝花茶
- 虾壳钱
- 蓼子草
- 半边藕
- 八仙草
- 牡荆根
- 回心草
- 豨莶草
- 美汉草
- 华卫矛
- 象皮木
- 落葵花
- 蓝叶藤
- 五色梅叶
- 美登木
- 寒莓根
- 西瓜子壳
- 海螵蛸
- 宝盖草
- 玫瑰花
- 莲子心
- 半柱花
- 北豆根
- 米麦麨
- 八仙花
- 五灵脂
- 绵三七
- 乌蔹莓
- 半边苏
- 乌灵参
- 五托莲
- 乌藨连
- 美穗草
- 米团花
- 螺厣草
- 乌蛇卵
- 吴茱萸叶
- 威灵菊
- 含羞草
- 化金丹
- 莲座蓟
- 猫眼草
- 血盘草
- 绿萼梅
- 半枫荷
- 牡丹藤
- 豨莶根
- 扁豆衣
- 血满草
- 美舌藻
- 乌鸦翅羽
- 竹砂仁
- 珍珠母
- 猫爪子
- 华南桦
- 扁竹测
- 竹节草
- 竹节菜
- 竹节参
- 皂角刺
- 豨莶果
- 珠芽蓼
- 合欢花
- 竹头草
- 喉痧药
- 五龙根
- 珠兰根
- 美丽桐
- 竹叶椒
- 痄腮树
- 竹节树
- 竹叶莲
- 竹鼠油
- 蠵龟筒
- 竹鼠肉
- 竹柏根
- 竹兰草
- 竹叶榕
- 牡荆油
- 合萌根
- 象牙
- 西藏凹乳芹根
- 华紫报春花
- 裸茎金腰子
- 五加皮
- 包袱七
- 乌蛇皮
- 半枝莲
- 美商陆
- 西瓜子仁
- 弯管花
- 五色梅花
- 扁蒲扇
- 厚叶子树
- 蟹爪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