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毛风毛菊
《中华本草》:长毛风毛菊
拼音注音
Zhǎnɡ Máo Fēnɡ Máo Jú
英文名
Leaf of Pilose Combret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长毛风毛菊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hieracioides Hook. F. [S. uillosa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收,洗净,晾干。
原形态
长毛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10-20cm。根茎肥厚,顶端密被膜质残存叶柄;茎被白以长柔毛。基生叶莲座状,长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5-16cm,宽2-3cm,先端稍尖,基部狭楔形下延成具翅的短柄,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齿,两面被疏长柔毛或仅叶缘有睫毛;茎生叶1-3,条形,无柄。头状花序,单生茎顶,直径2-3.5cm;总苞卵状钟形,长约2cm;总苞片3层,全部或边缘紫色,基部密被长柔毛,外层卵状披针形,内层条形,3层,绿黄色;托片长短不等;小花管状,紫色,长达2cm。瘦果圆柱状,长3-4cm,冠毛污白色,外层短,糙毛状,内层羽毛状。花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500-5200m的高山草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寒
功能主治
泻水逐饮。主水肿;腹水;胞腔积液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苦、涩,性寒。有逐水的功能。用于各种水肿。分布于甘肃西部、青海、湖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指毛桃果
- 刺莓果
- 白花夏枯草
- 七星鱼
- 猕猴桃
- 甘露子
- 豌豆七
- 蜀葵
- 狗尾巴参
- 厚叶素馨
- 家白蚁
- 老虎俐
- 竹鼠肉
- 单花鸢尾
- 光叶石楠
- 小金牛草
- 高原点地梅
- 金锦香
- 毛荚决明
- 牙痈草
- 大唇马先蒿
- 柠条根
- 藤麻
- 莲生桂子草根
- 野柿花
- 红椋子
- 感应草
- 木通
- 硬叶吊兰
- 天胡荽
- 黄瓦韦
- 杉木
- 黄蜀葵
- 狗响铃
- 山香
- 毛枝卷柏
- 凤尾七
- 水蓑衣
- 虎石头
- 眼子菜
- 三叶排草
- 竹蜂
- 太白花
- 草本三角枫
- 山稗子根
- 石脑油
- 银杏叶
- 下山虎
- 黄荆根
- 云南柴桂
- 母丁香
- 鱼腥草
- 马宝
- 吴萸叶五加
- 旱田草
- 阴香
- 秤杆升麻
- 穿破石
- 红毛毡
- 桑柴灰
- 交剪草
- 肾精子
- 葛叶
- 护心草
- 自扣草
- 黄刺皮
- 蜥蜴
- 江珧柱
- 火油草
- 禾叶毛兰
- 蜘蛛果茎叶
- 地血香
- 蓝靛
- 长叶水麻
- 赤阳子
- 伸筋藤
- 山檨叶泡花树
- 重楼
- 野辣蓼
- 单体蕊黄芪
- 狭叶海金沙
- 岗梅根
- 满树星
- 山楂根
- 白术
- 落葵子
- 指天椒
- 大红菇
- 苦芥
- 毛大丁草根
- 野花椒
- 路旁菊
- 蝈蝈
- 药芹菜根
- 湖北海棠
- 木蝴蝶
- 冬瓜子
- 刺山茶果
- 华南实蕨
- 盘龙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