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山苔
《中华本草》:白山苔
拼音注音
Bái Shān Tái
出处
出自《吉林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dum palustre L.var. angustum N.Busch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阴干。
原形态
常绿小灌木,高40-50cm。树皮灰褐色;多分枝,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。单叶互生,密集;叶片近革质,线形,长1.5-3.5cm,宽1.5-2.5.Mm,上面深绿色,下面密被褐色绒毛,边缘反卷,中脉在上面凹下,在下面凸起,嫩枝、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。伞房花序生在前一年的枝顶;花梗细,长1-2cm,密生褐色绒毛;花萼5裂,宿存;花冠白色,5深裂,裂片长卵形;雄蕊10枚;花柱细攻,宿存。蒴果卵形,具褐色细毛,由基部向上开裂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湿润的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为东北及内蒙古等地。
化学成分
细叶杜香干叶中含精油1.52%。油中酚类成分占2.15%,萜类组分中鉴定出α-和β-蒎烯(pinene),△3-蒈烯(△3-carene),柠檬烯(limonene),桉叶素(cineole)和对-聚伞花素(p-cymene)[1]。
药理作用
用水汽蒸馏所得之棕黄色挥发油,能抑制兔、蛙的呼吸及运动反应,并增加兴奋性,最后导致呼吸及心跳的停止,以上作用皆属中枢性。对离体蛙心、兔小肠及子宫具有对肌肉的直接抑制作用。对骨胳肌及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。以其叶作饮料,据云有强壮作用。
性味
苦;辛;性微寒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化痰止咳。主月经不调;胃溃疡;咳嗽多痰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熬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白山苔
拼音注音
Bái Shān Tái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。全年可采,阴干,或采鲜叶熬膏。
原形态
常绿小乔木,高达50厘米。多分枝,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。叶互生,密集;近革质;线形,长约1.5~3.5厘米,宽1.5~2.5毫米,上面深绿色,下面密被褐色绒毛,边缘反卷,中脉在上面凹下,在下面凸起,嫩枝、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。伞房花序生于前-年生枝顶;花白色,花梗细,长1~2厘米,密生褐色绒毛;花萼5裂,宿存;花冠5深裂,裂瓣长卵形;雄蕊10;花柱细长,宿存。蒴果卵形,生褐色细毛,由基部开始向上方开裂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苔藓类水甸子内或湿润的山坡上。分布我国东北与内蒙古等地。
化学成分
细叶杜香的叶、根含鞣质1.42~6.73%,挥发油0.36~2.59%(干重)
药理作用
用水汽蒸馏所得之棕黄色挥发油,能抑制兔、蛙的呼吸及运动反应,并增加兴奋性,最后导致呼吸及心跳的停止,以上作用皆属中枢性。对离体蛙心、兔小肠及子宫具有对肌肉的直接抑制作用。对骨胳肌及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。以其叶作饮料,据云有强壮作用。
功能主治
调经。治月经不调,不孕,胃溃疡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调,不孕:白山苔叶适量,水煎过滤,浓缩成膏,酌情内服。
②治胃溃疡:白山苔三钱,水煎,日服二次。(功用主治以下出《吉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僵蚕
- 桤木枝梢
- 秋牡丹根
- 白花菜子
- 土常山
- 变色红菇
- 叩头虫
- 迎山红
- 白花灰毛槐树
- 白千层油
- 白枪杆
- 七角风
- 白果槲寄生
- 扒地蜈蚣
- 天蓬草
- 昆明堵喇
- 茵陈蒿
- 一匹绸
- 百两金
- 白叶火草
- 甜瓜皮
- 球穗花千斤拔
- 白榔皮
- 土人参
- 白石脂
- 宽叶返魂草
- 衣鱼
- 土当归
- 盐肤子
- 羊肌藤
- 白药子
- 七叶薯
- 桃儿七
- 银线草
- 白龙头
- 野丁香根
- 菟丝子
- 同形鳞毛蕨
- 藤杜仲
- 冰糖草
- 土荆芥
- 野芝麻根
- 羊耳朵叶
- 百眼藤
- 田基黄
- 茜草
- 通花花
- 土蜂子
- 巴巴花
- 白花鬼针草
- 野西瓜苗子
- 白蜡树皮
- 野黄麻
- 条裂山莴苣
- 阳桃叶
- 田螺
- 迎红杜鹃
- 唐松草
- 玉带根
- 玉竹
- 土连翘
- 白丁香
- 千年不烂心
- 白云瓜梗
- 桐根
- 白婆婆纳
- 白子菜
- 云南希草
- 包谷火焰包
- 白牛胆根
- 天蓬子根
- 阴香皮
- 痰药
- 玉山芎穷
- 卜芥
- 野芝麻花
- 银丝杜仲
- 桃根
- 益智仁
- 灯台树
- 擘蓝
- 斑唇马先蒿
- 羊胆
- 太白鹿角
- 白钩藤
- 白鹤藤根
- 芫青
- 白叶花柴
- 风叶藤
- 野冬青皮
- 玉帘
- 茜草根
- 蔷薇叶
- 蔷薇露
- 乔木五加
- 银线草根
- 棠梨
- 秋枫木
- 包袱七
- 土大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