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檀根
《*辞典》:白檀根
拼音注音
Bái Tán Gēn
别名
砒霜子、蛤蟆涎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。
出处
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
来源
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根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乔木。嫩枝和叶背通常疏生白色毛。叶纸质,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3~9厘米,宽2~3.5厘米,先端尖或短渐尖,基部通常阔楔形,边缘具内曲尖锐锯齿;叶柄长约4~5毫米。花白色,稍有芳香,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。萼外无苞;萼片5,有睫毛;花瓣长圆状椭圆形,长约5毫米;雄蕊约25枚,长短不一,有较花瓣稍短或梢长的;花柱约与雄蕊等长,柱头不分裂。核果斜卵状球形,蓝黑色,长约6毫米,顶端5萼齿宿存。花期5月。果热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林间。分布于华北、华中及华南各地。
功能主治
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散风解毒,并治腹内瘤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沙虫药
- 飘带草
- 紫花景天
- 白勒
- 紫薇根
- 斑瓣虎耳草
- 红楤木
- 草乌头
- 西南小阴地蕨
- 白花甜蜜蜜
- 虎杖
- 四季海棠
- 八节毛
- 盘羊睾丸
- 小花清风藤
- 牛血
- 矩叶酸藤果
- 异被赤车
- 引水蕉
- 月桂叶
- 杨梅根
- 柚根
- 油柑木皮
- 油柑虫节
- 圆叶锦葵根
- 夜合花
- 幼油草
- 油菜子油
- 油鸭
- 藏报春花
- 岩筋菜
- 岩菖蒲
- 岩蒿
- 有柄石韦
- 杨梅叶
- 杨梅树皮
- 仰天钟根
- 圆瓣冷水花
- 岩七
- 岩青菜
- 月季花根
- 杨树花
- 椰子瓤
- 榆荚仁
- 油渣果根
- 油茶
- 叶子花
- 岩兰花根
- 岩豇豆
- 岩青兰
- 椰子油
- 油桐子
- 油茶叶
- 油茶根
- 叶天天花
- 岩乌头
- 岩豆藤花
- 月季花
- 柚叶
- 柚核
- 油柑叶
- 油柑根
- 油桐叶
- 油渣果
- 油茶子
- 亚麻子
- 厓花子
- 友水龙骨
- 岩冬菜
- 岩指甲花
- 岩松鼠骨
- 岩椒
- 岩胡椒
- 岳桦
- 柚
- 柚花
- 竹蠹虫
- 贯众
- 阔叶赤车使者
- 山扁豆子
- 椰子壳
- 叶上珠根
- 油头草
- 油胡桃
- 圆叶乌桕
- 圆叶碱毛茛
- 岩莴苣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云香草
- 亚麻
- 叶下珠
- 宜昌荚蒾
- 岩景天
- 岩泽兰
- 岩豆藤根
- 岩风子
- 月见草油
- 杨枸花
- 油炸木
- 油茶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