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蜀葵茎
《中华本草》:黄蜀葵茎
拼音注音
Huánɡ Shǔ Kuí Jīnɡ
英文名
Stem of Sunset Abelmoschus
出处
江西《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(L.) Medic.的茎或茎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belmoschus manihot (L.) Medic.[Hibiscus manihot L.]2.Abelmoschus manihot (L.)Medic.var pungens(Roxb.)Hochr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集,晒干或炕干。
原形态
1.黄蜀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-2m。疏被长硬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6-18cm,疏被长硬毛;托叶披针形,长l-1.5cm。叶掌状5-9深裂,直径15-30cm,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8cm,宽1-6cm,两面疏被长硬毛,边缘具粗钝锯齿。花单生于枝端叶腋;小苞片4-5,卵状披针形,长15-25mm,宽4-5mm,疏被长硬毛;萼佛焰苞状,5裂,近全缘,较长于小苞片,被柔毛,果时脱落;花大,淡黄色,内面基部紫色,直径约12cm;雄蕊柱长1.5-2cm,花药近无柄;柱头紫黑色,匙状盘形。蒴果卵状椭圆形,长4-5cm,直径2.5-3cm,被硬毛。种子多数,肾形,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。花期8-10月。2.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: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于山谷草丛、田边或沟旁灌丛间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2.分布于西南及台湾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通便利尿。主高热不退;大便秘结;小便不利;疔疮肿毒;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。外用:油浸搽。
复方
①治气血虚: 蜜炙黄蜀葵茎及根一两,星宿菜二钱。 用瘦猪肉汤煎服。②防治产褥热: 黄蜀葵茎及根一两。 用鸡汤煎服或水煎取汁,煮鸡蛋两只,加甜酒少许服。③治烫伤: 黄蜀葵皮浸油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蜀葵茎
拼音注音
Huánɡ Shǔ Kuí Jīnɡ
出处
江西《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茎或茎皮。夏、秋采收。
性味
甘滑,微寒,无毒。
功能主治
和血,除邪热。治产褥热,烫火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煮鸡蛋吃。外用:油浸搽。
复方
①治气血虚:蜜炙黄蜀葵茎及根一两,星宿菜二钱。用瘦猪肉汤煎服。
②防治产褥热:黄蜀葵茎及根一两。用鸡汤煎服或水煎取汁,煮鸡蛋两只,加甜酒少许服。
⑧治烫伤:黄蜀葵皮浸油搽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木香
- 龙船花根
- 穿山龙
- 麻口皮子药
- 甘菊花露
- 白毛藤根
- 青头雀
- 糯芋
- 金石斛
- 芭蕉叶
- 豹皮菇
- 杉材
- 白草根
- 奶浆果
- 玄精石
- 红果参
- 鸡娃草
- 螳螂
- 猪母柴根
- 猪靥
- 广防风
- 光决明
- 猪脬
- 白螺蛳壳
- 五色梅根
- 胡萝卜
- 枫香寄生
- 木莲果
- 石瓜子莲
- 马比木
- 麂肉
- 双花堇菜
- 盐胆水
- 野兔脑
- 地龙
- 木半夏根
- 娃娃鱼
- 广藤根
- 蓝桉
- 草木王
- 带刺马鞭
- 瓜馥木
- 钻地风
- 枫杨
- 大肺经草
- 南天竹叶
- 屎咕咕
- 一匹草
- 小三棵针
- 木槿根
- 海柳
- 鸡矢藤
- 春不见
- 蝮蛇骨
- 金刚刺
- 小九节铃
- 绣线菊
- 建兰叶
- 稻草
- 剪刀股
- 石柑子
- 满山红油
- 刷把草
- 大接骨丹
- 龙血树
- 散血莲
- 六道木
- 梓白皮
- 石腊红
- 风箱树
- 棕竹根
- 桦树液
- 酢浆草
- 水冬瓜根
- 隔山消
- 马皮
- 荚蒾
- 花蕊石
- 酸水草
- 南方六道木
- 望月砂
- 火索麻
- 獾油
- 乔木刺桐
- 鸽
- 粉萆薢
- 回心草
- 山羊角
- 高粱根
- 橙皮
- 树腰子
- 红榔木
- 猪殃殃
- 米碎花
- 萆薢
- 鸡血七
- 鱼脑石
- 赤胫散
- 合掌消
- 白薯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