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萼棘豆
《中华本草》:黑萼棘豆
拼音注音
Hēi è Jí Dòu
英文名
Herb of Blackcalyx Crazyweed
出处
出自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黑萼棘豆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xytropis melanocalyx Bunge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黑萼棘豆 多年生草本,高10-15c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或牧区山坡和草原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及云南西北部。
性味
甘谈;温
归经
肾;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排毒疗疮;利尿消肿;退烧镇痛。主溃疡病;胃痉挛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2-18g。外用:熬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排毒医疮,利尿消肿。治腹水,皮水,风疹,丹毒。2.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退烧,镇痛,催吐。治溃疡病,胃痉挛,水肿;用熬膏治创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黑萼棘豆
拼音注音
Hēi è Jí Dòu
出处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黑萼棘豆的全草。8~9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0~15厘米。茎细弱,散生。羽状复叶,长5~15厘米;叶轴细瘦,疏生黄色长柔毛;托叶基部连合,卵形,与叶柄分离,小叶9~25,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5~11毫米,宽2~4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两面疏生黄色长柔毛。花3~10朵排成腋生伞形状总状花序;总花梗长8~14厘米,有疏长柔毛;花萼钟状,长约4~6毫米,宽2~3.5毫米,密生黑色短柔毛棍有黄色长柔毛,萼齿条形;花冠蓝色,长约12毫米,旗瓣宽卵状三角形,龙骨瓣有长仅1/2毫米的喙。荚果长椭圆形,下垂,长1.5~1.7厘米,宽7~8毫米,膜质,密生黑色长柔毛。花果期6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地或牧区山坡和草原中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及云南西北部。
性味
①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甘淡,温。"
②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"甘,温。"
归经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入肾、脾、膀胱经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排毒医疮,利尿消肿。治腹水,皮水,风疹,丹毒。"
②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"退烧,镇痛,催吐,利尿。治溃疡病,胃痉挛,水肿;外用熬膏治创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6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心果
- 葎草根
- 青通草
- 滇杠柳
- 山麻
- 黄花鸢尾
- 斑叶堇菜
- 小芸木
- 桑根
- 牙疳药
- 了哥王
- 莳萝子
- 迎山红
- 假蒟根
- 蜂蝇
- 羊毛绒球蟹
- 橄榄
- 万寿菊花
- 马肝
- 高山栲
- 香茅花
- 黑山蔗
- 通骨消茎叶
- 冷蕨子草
- 桂叶素馨
- 羊黄
- 苦地丁
- 腊梅花
- 黄背草果
- 大头艾纳香
- 八楞木
- 江蓠
- 薏苡叶
- 阳桃根
- 矮脚苦蒿
- 海萝
- 光果南蛇藤
- 野鸦椿皮
- 扁担蒿
- 广金钱草
- 毛轴铁角蕨
- 驴乳
- 落花生枝叶
- 石榴叶
- 全蝎
- 实葫芦根
- 三白草
- 越西川木香
- 白豆蔻壳
- 蕹菜
- 衡州乌药
- 波罗蜜叶
- 川楝子
- 石米
- 上天梯
- 丝瓜叶
- 毛足铁线蕨
- 尿泡草
- 邪蒿
- 牡蒿根
- 安息香
- 七星鱼
- 西藏角蒿
- 鹳骨
- 多蕊蛇菰
- 甘遂
- 红田乌草
- 捆仙丝
- 矩圆石韦
- 甘土
- 香花刺
- 秤砣梨根
- 水冬瓜花
- 斜叶榕叶
- 贯众
- 青钱柳叶
- 二叶舌唇兰
- 三棱草
- 沙冬青
- 地茄子
- 海木
- 假报春花
- 红叶树子
- 柑皮
- 乌木屑
- 牛尾蒿
- 宽卵叶山蚂蝗
- 白矾
- 松根
- 木本远志
- 骆驼黄
- 羊哀
- 山甜茶
- 龙脷叶
- 牛角(角思)
- 蛇接骨
- 铁浆
- 牛耳枫根
- 铁藤根
- 海盘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