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茄花
《中华本草》:黄茄花
拼音注音
Huánɡ Qié Huā
别名
野棉花。
英文名
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.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belnioschuscrinitusWall.[Hibiscuscrinitus(Wall)G.Don;HcancellatusRoxb.]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收,阴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长毛黄葵 多年生草本,高0.5-2m。全株被黄色长硬毛,毛长5-6mm。叶互生;叶柄长4-12cm,密被黄色长硬毛;托叶线形,长1.5-3cm,密被黄色长硬毛;茎下部的叶圆形,直径约9cm,具5浅裂;茎中部的叶心形,具粗齿;茎上部的叶箭形,长6-14cm;两面均密被长硬毛,沿脉上疏被长刚毛或星状长刚毛。花顶生或腋生,3-9朵花排列成总状花序,花梗长1-1.5cm,密被黄色长硬毛;小苞片15-20,线形,长2-3.5cm,宽1-2mm,密被黄色长硬毛;萼佛焰苞状,较长于小苞片,密被黄色长硬毛;花黄色,直径约13cm,花瓣长5-8cm;雄蕊花柱长约2cm;花柱分枝5,柱头扁平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3cm,长3-4cm,密被黄色长硬毛,种子多数,肾形,具乳突状脉纹。花期5-9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300m的草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淡;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敛疮。主烧烫伤;皮肤红热灼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以麻油泡半月,涂伤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茄花
拼音注音
Huánɡ Qié Huā
别名
格纹叶木槿、野棉花
来源
锦葵科黄茄花Hibiscus cancellatus Roxb.,以根、花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补脾,化痞,通经,消食。
根:主治胸腹胀满,消化不良。
花:主治烫火伤,皮肤红热灼痛等症。
用法用量
根3~5钱,水煎服。花用麻油泡半月,涂伤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黄茄花
拼音注音
Huánɡ Qié Huā
别名
野棉花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格纹叶木槿的花。7~9月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30~70厘米,全株密被黄色刚毛及星状毛。根肥厚,纺锤形。单叶互生;阔卵形至阔心脏形,茎上部叶有时呈箭头状,长10~15厘米,边缘具齿;托叶线形。花少数生于枝顶,总状或单生;副萼线状,10~15枚,内弯,有硬粗毛:花萼5,被硬毛;花瓣5,基部联合,黄色,中央呈紫色,长椭圆形;雄蕊多数;柱头5,紫红色。蒴果卵圆形,有沟。种子肾形。花期7~9月。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温暖干燥河谷地区的溪沟边及土壤肥厚的荒草坡上。分布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治汤火伤,皮肤红热灼痛。用麻油泡半月,涂伤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草花
- 藏茴香
- 黄瓦韦
- 黄瓜皮
- 黄皮果
- 黄瓜藤
- 黄缅桂果
- 黄花香薷
- 黄瓜霜
- 黄茶根
- 黄花蒿子
- 黄竹参
- 江篱
- 亮叶桦
- 黄背草苗
- 黄花小二仙草
- 黄皮树皮
- 犁头草
- 惊风草
- 蝴蝶果
- 蝴蝶花
- 江珧柱
- 虫牙药
- 文蛤肉
- 女菀
- 蛤蒌
- 黑大豆花
- 海人草
- 六月雪叶
- 山苍子
- 蛤蟆草
- 虾蟆胆
- 蚶
- 虾蟆脑
- 蛤仔壳
- 细芦子藤
- 蛤仔
- 蝴蝶草根
- 蛤蚧
- 山芹根
- 接骨丹
- 黄藁本
- 湿鼠曲草
- 锈叶野牡丹
- 大红袍
- 黄花远志
- 绒白乳菇
- 栾华
- 黑老头
- 红芪
- 葛蕈
- 蝴蝶树
- 橘红珠
- 栾樨
- 蛤叶薯
- 紫花地丁
- 响叶杨
- 毛冬青叶
- 蝴蝶暗消
- 尖子木
- 黄背草
- 红曲
- 山苍子叶
- 鹤骨
- 家麻树
- 蒺藜
- 黄寿丹
- 黑种草子
- 象皮
- 椿白皮
- 栗花灯心草
- 蛤壳
- 金精石
- 竻慈姑
- 尖叶铁扫帚
- 柳白皮
- 葎草根
- 寄生藤
- 郁金香
- 蝤蛑
- 野猪外肾
- 灯台莲
- 白粉蝶
- 杜鹃花叶
- 杜楝
- 杜衡
- 野火绳
- 白淋草
- 淡竹壳
- 纤齿卫矛
- 独脚金
- 独椒
- 白背杨
- 白杜鹃花
- 灯笼花
- 迎山红
- 滇苦菜
- 滇獐牙菜
- 白花油麻藤
- 黄明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