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地桃花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地桃花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Dì Táo Huā
别名
黄花虱麻头、千打槌、地桃花、黐头婆、玉如意、火蒴麻、生毛栏路虎、黄花虱母子。
英文名
Root of Common Triumfetta
出处
出自《中医方药学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椴树科植物刺蒴麻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umfetta rhomboidea Jacq.[T.bartramia L.]采收和储藏:冬季或早春萌发前挖取根部,洗净泥沙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全草,全年均可采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刺蒴麻 亚灌木。嫩枝被灰褐色短茸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5cm;叶片纸质,生于茎下部的阔卵圆形,长3-8cm,宽2-6cm,先端常3裂,基部圆形;生于茎上部的长圆形;上面有疏毛,下面有星状柔毛,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;基出脉3-5条,两侧脉直达裂片尖端。聚伞花序数枝腋生,花序柄及花柄均极短;萼片狭长圆形,长5mm,顶端有角,被长毛;花瓣比萼片略短,黄色,边缘有毛;雄蕊10;子房有刺毛。果球形,不开裂,被灰黄色柔毛,具钩针刺长2mm,有种子2-6颗。花期复、秋季。
栽培
生物学特征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。较耐旱、耐瘠。在红黄壤上能正常生长,以排水良好、疏松而含腐殖质的壤上栽培为宜。[br]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春播手3月,按行距35cm开沟条播,沟深5cm,将种子均匀播人沟里,覆盖细土3cm,浇水保湿,播后约20d左右出苗。[br]田间管理 苗高5cm左右时间苗,按株距10cm留苗1株。[br]当苗高10cm时定苗,按株距15cm留1株。定苗后,每年中耕除草3-4次。并结合追肥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边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肺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通淋化石。主风热感冒;痢疾;泌尿系结石;疮疖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叶捣敷。
复方
①治石淋(泌尿系结石): 黄花地桃花一至二两。水煎二次分服;服一至四剂后,可加车前草、透骨消同煎服。②治感冒风热表证: 黄花地桃花、鬼针草、金丝草同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花地桃花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Dì Táo Huā
别名
黄花虱麻头(《中医方药学》),缡头婆、密马专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
出处
《中医方药学》
来源
为椴树科植物刺蒴麻的根。
原形态
半灌木,高约1米,全株稍被毛。茎或分枝下部的叶菱状宽卵形或宽卵形,3裂,上部叶卵形,不裂,长3~8厘米,宽1.5~5.5厘米,基部四,边缘有锯齿,上面疏生单毛或分叉的毛,下面稍密并有星状毛;叶柄长0.5~5厘米。聚伞花序数个腋生;花黄色;萼片矩圆形,长约5毫米,先端有角;花瓣比萼片梢短;雄蕊8~15;子房有刺毛。果实近球形,径约3毫米,有短毛和刺,刺先端反曲。
生境分布
生林边灌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利尿化石。治石淋,感冒风热表证。
复方
①治石淋(泌尿系结石):黄花地桃花一至二两。水煎二次分服;服一至四剂后,可加车前草、透骨消同煎服。
②治感冒风热表证:黄花地桃花、鬼针草、金丝草同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中医方药学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七叶莲
- 香根芹根
- 峨屏草
- 飞天蠄蟧
- 马缨花
- 白降丹
- 祁连山圆柏
- 鸡冠参
- 芫荽茎
- 过山蕨
- 苏合香
- 鲨鱼皮
- 阴香皮
- 蟾蜍
- 小朝天罐
- 甜根子草
- 苦葛根
- 扇蕨
- 边缘鳞盖蕨
- 知风草
- 兰花叶
- 狸尾草
- 红花栝楼
- 野兔骨
- 白沙虫药
- 大昏头鸡
- 牛嗓管
- 毛贯众
- 朱砂草
- 青皮树
- 山花生
- 牛角瓜
- 斜叶榕叶
- 烟筒花
- 詹糖香
- 红毛叶马蹄香
- 狼把草根
- 小泡通树
- 白花藤
- 柳叶菜花
- 八楞麻
- 桑螵蛸
- 慈竹茹
- 毛冬瓜根
- 尖连蕊茶根
- 华凤仙
- 线叶金鸡菊
- 熊掌
- 冬瓜子
- 扶桑根
- 迎山红
- 华清香藤
- 石风丹
- 土白蔹
- 地皮风
- 黄石脂
- 毛叶石楠
- 甜瓜
- 小红人
- 榆叶
- 白芥子
- 照山白
- 紫硇砂
- 黄瓜皮
- 蜀羊泉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地茄子
- 家独行菜
- 茭白
- 三楞草
- 三品一枝花
- 三角叶冷水花
- 三铃子
- 使君子
- 十三年花
- 十大功劳
- 三筒管
- 三角咪
- 丝瓜子
- 伞花绢毛菊
- 十大功劳叶
- 三轮蒿
- 伞形梅笠草
- 伞花马钱
- 菝葜叶
- 三叶木蓝
- 三月花
- 三果木皮
- 三白草根
- 十萼茄
- 三张叶
- 三棱草
- 三色堇
- 三钻风
- 伤寒草根
- 鼻血雷
- 三叶槭根
- 三尖杉根
- 三角泡
- 蛤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