僵蚕
《中国药典》:僵蚕
拼音注音
Jiānɡ Cán
别名
白僵蚕、僵虫、天虫
英文名
BOMBYX BATRYTICATUS
来源
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. 4~5龄的幼虫感染(或人工接种)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(Bals.)Vuillant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。多于春、秋季生产,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。
形状
本品略呈圆柱形,多弯曲皱缩。长2~5cm,直径0.5~0.7cm。表面灰黄色,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。头部较圆,足8对,体节明显,尾部略呈二分歧状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外层白色,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。气微腥。味微咸。
性味
咸、辛,平。
鉴别
本品粉末灰棕色或灰褐色。菌丝体近无色,细长卷曲缠结在体壁中。气管壁碎片略弯曲或弧状,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。表皮组织表面具网格样皱缩纹理以及纹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,有圆形毛窝,边缘黄色;刚毛黄色或黄棕色,表面光滑,壁稍厚。未消化的桑叶组织中大多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。
炮制
[b]僵蚕[/b]:淘洗后干燥,除去杂质。
[b]炒僵蚕[/b]:取净僵蚕,照麸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表面黄色。
归经
归肝、肺、胃经。
功能主治
祛风定惊,化痰散结。用于惊风抽搐,咽喉肿痛,皮肤瘙痒,颌下淋巴结炎,面神经麻痹。
用法用量
5~9g。
贮藏
置干燥处,防蛀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《单验方》:僵蚕
制法
共研成极细粉末。
功能主治
据报道,用本方治小儿夜啼数十例,疗效满意。轻者1~2日,重者4~5日,夜啼即止。
用法用量
每用1~3克,用淡竹叶、双钩、菊花各3克,朱灯芯(朱砂拌)1克,煎汤,睡前半小时送服。
摘录
《单验方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护心草
- 臭蒿
- 藜茎
- 雷丸
- 金橘根
- 雪里开
- 见血封喉
- 刺菱根
- 刺果藤
- 木通根
- 海鹞鱼齿
- 金刷把
- 树葱
- 蓝叶棵
- 沙蓬
- 高脚落山箕根
- 重唇鱼
- 肉苁蓉
- 假刺藤
- 假连翘
- 檵花根
- 鹰爪花根
- 锦鸡儿
- 蕤核
- 防己
- 四棱杆
- 鱼肠草
- 衡州乌药
- 山蜡梅
- 剪红纱花
- 七里明
- 桑枝
- 桑柴灰
- 落花生
- 麻黄根
- 扶桑叶
- 大叶刺篱木叶
- 金星蕨
- 梅叶
- 小扁草
- 山白果
- 獾油
- 厚皮香
- 鹅管石
- 华凤仙
- 葡萄根
- 鱼鳖金星
- 大独叶草
- 金针菜
- 芍药花
- 蓝茶
- 鹅观草
- 芒叶小米草
- 九头妖
- 螃蟹七
- 含羞草根
- 牛嗓管树
- 苦楝花
- 鲎
- 花生壳
- 自扣草
- 盐麸叶
- 鹄油
- 山石榴
- 母丁香
- 蟋蟀
- 黄芩
- 赤杨
- 山红稗
- 黑脂麻
- 还阳参
- 鱼串草
- 升药
- 鸡翎草
- 肉半边莲
- 杜茎山
- 鹈鹕嘴
- 鸭皂树皮
- 冥楂
- 小金钱草
- 大白顶草
- 大夜关门根
- 桑芽茶
- 贵州獐牙菜
- 水仙
- 兔儿风
- 玛瑙
- 猴樟
- 散血飞
- 蛤仔
- 土大香
- 腰子草
- 金丝藤
- 过路惊
- 轻粉
- 蜘蛛
- 吉龙草
- 百解马兜铃
- 水芋
- 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