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地豆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假地豆
拼音注音
Jiǎ Dì Dòu
别名
异叶山蚂蝗、田吊子、血筋草、拐仔草、铺地藤、乌蝇羽
来源
豆科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phyllum (Willd.)DC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利水通淋,散瘀消肿。主治泌尿系结石,跌打瘀肿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1~2两,外用适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假地豆
拼音注音
Jiǎ Dì Dòu
别名
假番豆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密子豆的全草。
原形态
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。茎柔弱,成丛,卧地或扩展,被毛,长30~60厘米。3出复叶;具小托叶;小叶近革质;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,长1~3厘米,侧生小叶常较小或有时缺,先端钝,两面均被紧贴的柔毛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疏离;小苞片卵形,膜质,锥尖,被毛及有线条;花柄被毛,长为萼的2~3倍;萼长约2毫米,钟形,5深裂,上面2裂齿合生为一;花冠淡紫色,长约4毫米,旗瓣圆形,翼瓣与龙骨瓣连着;雄蕊2体;子房无柄,花柱内曲,柱头头状。荚果矩圆形,膨胀,长6~10毫米,稍被毛,有很细的横脉纹,成熟后变为黑色。种子6~8颗,肾形。花期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边及屋边草地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福建、台湾。
性味
性凉,味淡。
功能主治
消肿解毒,清热利水。治小便癃闭,砂淋,白浊,水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稀花蓼
- 米仔兰花
- 毛叶木通
- 金背枇杷花
- 长叶山竹子
- 牛奶浆根
- 浮小麦
- 荜茇
- 小蒜
- 厚皮香花
- 栗壳
- 白鹇
- 鳝鱼
- 五代同堂根
- 软枣子
- 铁栏杆
- 朝鲜一枝黄花
- 苎麻根
- 九节茶
- 白地紫菀
- 百里香叶杜鹃
- 色赤杨
- 粪箕笃
- 木通根
- 大黄
- 槲实仁
- 四叶草
- 驴打滚草
- 挪挪果
- 问题特
- 毗黎勒
- 鮸鱼
- 牛角三七
- 白马骨根
- 膜缘木香
- 劲直蒿
- 火炭母草根
- 酢浆草
- 山吴萸果
- 黄连
- 金钱苦叶草
- 丁锅树叶
- 肋柱花
- 欧活血丹
- 须花参
- 小黄皮
- 灯台菜
- 海螺厣
- 二郎剑
- 扶栘木皮
- 毛木耳
- 舒筋草
- 狗脚草根
- 棣棠花
- 羊肝
- 轮叶八宝
- 装饰卷柏
- 醉针茅
- 紫青藤
- 紫鸭跖草
- 肿柄菊叶
- 蜘蛛蜕壳
- 肿足蕨
- 藏青杠
- 醉魂藤
- 鳣鱼肝
- 紫铜矿
- 蜘蛛网
- 重叶莲
- 针筒线
- 雉子筵根
- 鹧鸪脚
- 走马胎叶
- 锥螺厣
- 自消容根
- 藏红花
- 转心莲
- 醉鱼草花
- 纵条肌海葵
- 肿节风
- 自消容
- 蜘蛛果茎叶
- 蟑螂
- 走茎丹参
- 走边疆
- 走马风
- 针刺铁仔
- 针叶火绒草
- 钟乳石
- 钻秆虫
- 锥螺壳
- 锥连栎
- 长毛风毛菊
- 紫金牛根
- 紫金砂
- 紫金血藤
- 紫青藤根
- 茱苓草
- 藏青果
- 蜇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