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大戟
《中国药典》:京大戟
拼音注音
Jīnɡ Dà Jǐ
别名
大戟、龙虎草、天平一枝香、膨胀草、将军草、震天雷
英文名
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
来源
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.的干燥根。秋、冬二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形状
本品呈不整齐的长圆锥形,略弯曲,常有分枝,长10~20cm,直径1.5~4cm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粗糙,有纵皱纹、横向皮孔及支根痕。顶端略膨大,有多数茎基及芽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,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性味
苦,寒;有毒。
鉴别
(1)本品粉末淡黄色。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,直径3~15μm,脐点点状或裂缝状;复粒由2~3分粒组成。草酸钙簇晶直径19~40μm。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较多见,直径26~50μm。纤维单个或成束,壁较厚,非木化。无节乳管多碎断,内含黄色微细颗粒状乳汁。
(2)取本品手切薄片2 片,一片加冰醋酸与硫酸各1 滴,置显微镜下观察,在韧皮部乳管群处呈现红色,5 分钟后渐褪去;另一片加氢氧化钾试液,呈棕黄色。
炮制
[b]京大戟[/b]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[b]醋京大戟[/b]:取净京大戟,照醋煮法(附录Ⅱ D)煮至醋吸尽。每100kg京大戟,用醋30kg。
归经
归肺、脾、肾经。
功能主治
泻水逐饮。用于水肿胀满,胸腹积水,痰饮积聚,气逆喘咳,二便不利。
用法用量
1.5~3g。
注意
孕妇禁用;不宜与甘草同用。
贮藏
置干燥处,防蛀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《*辞典》:京大戟
拼音注音
Jīnɡ Dà Jǐ
别名
龙虎草、将军草、九头狮子
英文名
PekingeEuphorbia Root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e.的根。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干燥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全株含乳汁。茎直立,被白色短柔毛,上部分枝。叶互生,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长3~8cm,宽5~13mm,全缘。伞形聚伞花序顶生,通常有5伞梗,腋生者多只有工梗,伞梗顶生1杯状聚伞花序,其基部轮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苞片5,杯状聚伞花序总苞坛形,顶端4裂,腺体椭圆形;雄花多数,雄蕊1;雌花1,子房球形,3室,花柱3,顶端 2浅裂。蒴果三棱状球形,表面有疣状突起。花期4~5月,果期6~7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下或路旁。主产江苏;有栽培。
形状
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,稍弯曲,常有分枝,长10~20cm,直径1.5~4cm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有扭曲纵沟纹及横长皮孔,根头膨大,有多数圆形茎痕。质坚硬,折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性寒,味苦;有毒。
化学成分
含大戟甘(euphornin),并含大戟酸、三萜醇、有机酸、鞣质、树脂胶、糖等。
功能主治
泻水逐饮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桦树液
- 蚂蚁
- 零余子
- 青头雀
- 化血胆
- 金铁锁
- 红升麻
- 射罔
- 海州常山
- 丝棉木
- 稗根苗
- 柏树
- 红升麻根
- 柄马勃
- 羊心
- 天麻子
- 黄接骨丹
- 杯苋
- 密花轮环藤
- 枫香树根
- 乌泡刺
- 待宵草
- 栀子花根
- 滑叶跌打
- 莨菪
- 蒙自赤杨
- 杜茎山
- 茅香花
- 半支莲
- 黄杨根
- 眼子菜
- 鳟鱼
- 干檀香根
- 铁线透骨草
- 绿豆花
- 山黄麻叶
- 偏叶白齿藓
- 巴戟天
- 薄荷油
- 栗荴
- 酸水草
- 桦叶葡萄根皮
- 花松萝
- 茶叶
- 树茭瓜
- 狗爪豆
- 腊梅
- 雷公藤
- 小蜡树
- 纵条肌海葵
- 乔木紫珠
- 红蒂蛇
- 白花柴
- 白毛委陵菜
- 丁香罗勒
- 山苦菜
- 黄水芋
- 杠木
- 小无心菜
- 刷把草根
- 绿兰花
- 小柿子
- 淡花当药
- 番石榴叶
- 福建排草
- 柏树果
- 罗浮柿
- 梅
- 篱栏子
- 驴肉
- 黄堇
- 红活麻
- 荚囊蕨
- 升登
- 獭肝
- 小鱼眼草
- 小六月寒
- 搬倒甑
- 野苦瓜
- 瑞香花
- 透明草
- 人面子
- 岩萝卜
- 橘核
- 小喇叭
- 虱婆草
- 毛鬼头伞
- 夏丸
- 牛皮草
- 船盔乌头
- 枸骨树皮
- 膜蕨囊瓣芹
- 壶卢
- 田麻
- 紫楠根
- 针叶火绒草
- 金鸡尾巴草根
- 山楂木
- 黄颔蛇骨
- 猫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