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鼠尾草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鼠尾草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Shǔ Wěi Cǎo
别名
大紫丹参、丹参、黄花丹参
英文名
Yellowflower Sage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黄花鼠尾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uia flaua Forrest ex Didls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须根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-50cm。根茎短粗,被鳞片及叶鞘残基,条状根粗壮扭曲。茎直立,四棱形,被疏柔毛或变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达14cm,短的近于无柄,被毛;叶片卵圆形,长2-7cm,宽3.5-5cm,先端钝锐或近钝形,基部戟形或稀心形,边缘具圆锯齿,两面被柔毛。轮伞花序,每轮通常4花,4-8轮组成顶生总状花序;苞片卵圆形,比花萼长或短,两面被短柔毛,下面密布此褐色腺点;花萼钟状,外被散布明显紫褐色腺点,。二唇形,花冠黄色,冠筒圆筒状,在喉部膨大,冠檐二唇形,上唇略呈盔状,下唇3裂,中裂片最大;能育雄蕊2,伸至上唇,药丝细长,退化雄蕊短小;花柱略伸出,先端呈不相等2浅裂;花盘前方略膨大。未见成熟的小坚果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林间及草坡荒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及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柱根圆锥形,一般不分枝,常扭曲成索状,长10-30cm,直径0.5-1.2cm;表面黑褐色,有纵沟纹,老栓皮呈鳞片状或条状脱落而露出红褐色新栓皮;质较韧或松泡易碎,断面不平坦,有众多黄白色小点(导管群)。细根质较坚硬,折断面木栓层为红棕色,皮部灰白色或棕褐色,木部灰褐色。气微香,味淡、微苦涩。[br]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落皮层较厚,有2-3个木栓组织环,每环有5-6列木栓细胞。皮层、中柱被3-4个木栓组织环分割为大小不一的束。每束有1个木栓组织环,木栓细胞1-3列;环内皮层稍宽或窄,有1个或数个维管束;形成层区明显;木质部导管切向、径向相间排列,木纤维稀少。[br]粉末特片:灰褐色。①网纹导管直径13-62μm,网纹孔宽,达3μm,稀见具缘纹孔导管,具缘纹孔类圆或椭圆形,排列较稀疏,纹孔口有的超出纹孔缘,有的具三生增厚。②纤维管胞长梭形,末端斜法或钝圆。
化学成分
根含丹参酚酸(salvianolic acid)A、B、J,迷迭香酸(rosmarinic acid)[1]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鉴别
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:取本品粗粉2g,用乙醚在索氏提取器中回流4h,回收大部分乙醚后,用0.5%碳酸钾水溶液乙醚液,再用水洗后,乙醚液作供试品液;另取隐丹参酮ⅡA作对照品。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(以碳酸钾水溶液制备)落板上,用苯-甲醇(9:1)展开19cm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化瘀止痛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经闭;崩;吐血;风湿骨痛;乳痈;疮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羊角
- 伞梗虎耳草
- 牛奶莓
- 乌贼鱼腹中墨
- 马钱子
- 大扁竹兰
- 柃木
- 单叶血盆草
- 土香薷
- 藜
- 蒴藋赤子
- 树扁竹
- 岩冬菜
- 蓍实
- 蜡瓣花
- 山黄麻
- 狼紫草
- 山枇杷根
- 假连翘
- 追骨风
- 葛藟
- 白三七根
- 观音苋根
- 蓝花子
- 榧花
- 南枳椇
- 冷蕨子草
- 糕菜
- 小药木
- 柳叶菜
- 乱角莲
- 红毛叶马蹄香
- 滇姜三七
- 鼬瓣花
- 黄花远志
- 菩提树皮
- 卵叶娃儿藤
- 千解草
- 黄山梅
- 鬼目
- 蒲公英
- 多穗蓼
- 香叶天竹葵
- 黄鼠肉
- 苦壶卢子
- 柳根
- 滑叶跌打
- 姜黄草
- 台湾牛奶菜
- 红蓝地花
- 红母鸡草
- 橙子核
- 了哥利
- 葶苈子
- 天麻茎叶
- 柑核
- 太阳海星
- 假地豆
- 大叶钓樟
- 狗头骨
- 凉山虫草
- 蒲葵根
- 飞龙掌血叶
- 芙蓉根
- 小青杨
- 盐麸子
- 水贯众
- 赤甲红
- 毛柴胡
- 关东丁香
- 罂粟
- 杜鹃
- 棕叶芦
- 酒
- 白花坚荚树
- 玉簪花根
- 兰石草果
- 旋覆花
- 蒲葵子
- 高山望
- 炉甘石
- 北沙参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覆盆子根
- 轻粉
- 戴星草
- 蛤蜊粉
- 刺老鸦
- 鲤鱼脑
- 土白芨
- 杏子
- 七鳃鳗
- 越南悬钩子
- 尿桶弓
- 红半边莲
- 夜来香
- 渐尖叶独活
- 浙贝母
- 胡麻花
- 九节菖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