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草蔻
《*辞典》:大草蔻
拼音注音
Dà Cǎo Kòu
别名
草蔻、草豆蔻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种子。七、八月采收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草本,高达2~3米。根肥大。叶大,互生,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30~70厘米,宽7~16厘米,先端短渐尖,边缘有短而密的粗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常下弯,长15~30厘米;总轴和子房密被淡黄色粗毛;小苞片大,长约2.5厘米,纵裂,白色而稍染粉红,但顶端和基部均粉红;花具短柄;萼阔,钟形,一边开裂;花冠白色,管长约1厘米,裂片阔椭圆形,最大的长约3厘米,先端粉红;唇瓣阔卵形,长和宽约4厘米,中部杂以红色和黄色,边内弯。蒴果红色,球形,径约2厘米;内有3个种子团,含种子多数。花期春夏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谷或溪边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辛涩,温。"
功能主治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燥湿祛寒,除痰截疟,健脾暖胃。治心腹冷痛,胸腹胀满,痰湿积滞,消化不良,呕吐腹泻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入散剂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*辞典》:大草蔻
拼音注音
Dà Cǎo Kòu
别名
土砂仁、假砂仁
英文名
Beautiful Galangal Fruit
来源
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。果实熟时采摘,晒干或低温烘干。
原形态
多处生草本,高2~3m,叶披针形,长30~60,宽5~10,先端渐尖而有一旋羌卷的小尖头;叶知长0.5~1.0cm,外被子毛。圆锥花序总状花序式,下垂,长达30cm;苞片白色,顶端及基部粉红色;花萼爱保形,白色,先端粉红色;花冠管较花萼为短,裂片长圆形。长约3cm,乳白色,先端粉红;唇瓣匙状宽卵形,直径约2cm,被稀疏的粗毛,具显露的条纹,顶端常冠以宿萼,熟时红色。花期4~6月,果期7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荫。主产福建、广东。
形状
蒴果椭圆形、卵圆形或橄榄形,长1.5~3cm,直径1~2cm;黄棕色或红棕色,两端突出稍尖,皮厚无刺,纵棱线突起,杰棕色开裂,露出种子。种子不集线结成团,呈不规则的多面形,灰棕色或棕褐色;外被白色假种皮。质梗 。气微,味微辛。
化学成分
含有棕榈酸、桉叶素、蒎烯、石竹烯、山姜素(alpinetin)、小豆蔻明(cardamonin)、龙脑、桂皮酸甲酯等。
性味
性温,味辛,涩。
功能主治
燥温祛寒,除痰截疟,健脾暖胃。用于心腹冷痛、胸腹胀满、痰间断积滞、消化不良、呕吐腹泻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莱菔子
- 蛇鲻
- 蛇胆
- 蜂胶
- 大叶黄杨叶
- 毛白杨
- 红大戟
- 桦木皮
- 周裂秋海棠
- 山矾根
- 牛耳枫枝叶
- 异叶米口袋
- 老牛揣
- 胆木
- 地黄叶
- 渐尖毛蕨
- 白鬼笔
- 疏叶当归
- 绿萼梅
- 小三棵针
- 粘毛黄花菍
- 小一支箭
- 光素馨
- 狭萼半边莲
- 长前胡
- 福建排草
- 短叶锦鸡儿
- 自事口草
- 大地柏枝
- 霸王根
- 龙眼树皮
- 蜘蛛抱蛋
- 大叶青木香
- 双参
- 鳣鱼肝
- 小报春
- 粘人草
- 鹧鸪
- 山铁树叶
- 石楠
- 柠檬桉树脂
- 侧耳
- 咸虾花
- 束花石斛
- 小蜡树
- 鲨鱼皮
- 白婆婆纳
- 测试
- 鳣鱼
- 峨眉石凤丹
- 水韩信草
- 山海棠
- 白桂
- 紫地榆
- 紫藤子
- 柏树根
- 八仙花
- 单刀根
- 风车儿
- 滇绣球
- 地绵绵
- 顶果膜蕨
- 凤尾蕉叶
- 珍珠风子
- 大金发藓
- 多苞糙苏
- 枪花药
- 峨眉紫金牛
- 灵砂
- 含羞草
- 黄毛榕
- 柠条籽
- 台湾榕
- 三叉虎根
- 黑龙串筋
- 猴高铁
- 黑皮根
- 苦蘵根
- 黑山蔗
- 庵闾子
- 厚皮树
- 猴楠
- 山梅花
- 丝瓜子
- 铁罗伞
- 黑海参
- 向日葵子
- 假蒟根
- 西南槐树
- 西南水芹
- 过山风
- 牛蹄甲
- 乌鸡骟
- 白果槲寄生
- 野牡丹根
- 豪猪肉
- 野樱桃
- 十三年花
- 鱼脑石
- 沙叶铁线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