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瘤孢
《中华本草》:黄瘤孢
拼音注音
Huánɡ Liú Bāo
别名
黄麻球孢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丛梗孢科真菌黄瘤孢菌的孢子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pedonium chrysospermum(Bull.)Fr.[Macor chrysospermum Bull.]
采收和储藏:夏季孢子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pedonium chrysospermum(Bull.)Fr.[Macor chrysospermum Bull.]
采收和储藏:夏季孢子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黄瘤孢菌 菌丝分枝,有横隔,近透明无色,匍匐着生。分生孢子梗顶生,孢梗短,多分枝。分生孢子生于孢子梗短枝的顶端,球形,金黄色,壁有瘤突,12-18μm。其有性世代是赤壳亚科金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 Tul寄生,寄生于牛肝菌、伞菌及多孔菌类的子实体上,孢子密布于寄主外表,呈橘黄色。该菌也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见于夏雨连绵的季节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河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河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孢子含黄瘤孢定(chrysodin),黄瘤孢素(sepedonin)。
性味
微苦;性温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止血。主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撒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连香树
- 木槿叶
- 旋花
- 西南水芹
- 牛儿藤
- 梳篦叶
- 山漆树
- 沙枣花
- 马鞍藤根
- 杨栌耳
- 过江龙
- 艾虎脑
- 石楠
- 凹瓦韦
- 齿缘草
- 草木灰
- 翅柄蓼
- 大金银花
- 垂果南芥
- 砒石
- 地磨薯
- 金雀根
- 公母草
- 箭杆杨
- 红白二丸
- 粉防己
- 九头草
- 狐胆
- 毛花洋地黄
- 牛眼珠
- 阔叶垂头菊
- 六月青
- 麻皮
- 牛奶浆草
- 毛黄连
- 水莎草
- 桃金娘
- 鞘菝葜
- 獭皮毛
- 水珠草
- 肾子藤
- 霜红藤
- 心叶荆芥
- 小果栀子
- 大叶凤尾
- 小石松
- 烟草
- 小牛力
- 紫金皮
- 小獐毛
- 紫花络石
- 蔓剪草
- 野蘑菇
- 华紫报春花
- 金橘叶
- 红蓝地花
- 毛赪桐
- 大萼鹿角藤
- 荭草根
- 粗棕竹根
- 青果
- 黄水藨叶
- 茶树根
- 石决明
- 毛草龙
- 弹裂碎米荠
- 结血蒿
- 大树甘草
- 川楝子
- 蔓草虫豆
- 土一枝蒿
- 小酒瓶花
- 马蔺子
- 胡椒
- 黄花山柰
- 西红柿
- 马蹄叶
- 麦角
- 马边绣球
- 麻布七
- 滑背草鞋
- 菜蓟
- 欧李
- 马甲子叶
- 蚂蚁上树
- 马蛋果
- 金橘根
- 单鞭
- 多穗石柯茎
- 麻腐
- 滇常山
- 鱼油
- 丁香罗勒
- 番红花
- 汉中防己
- 光叶闭鞘姜
- 雀梅藤
- 密花轮环藤
- 金缕梅
- 盐麸子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