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皮根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皮根
拼音注音
Hēi Pí Gēn
别名
落坎薯
英文名
root of Woods Greenstar
出处
出自《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番荔枝科植物陵水暗罗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althia nemoralis A.DC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陵水暗罗,灌木,高1-4m。根通常单一,少分枝。茎枝褐黑色,有疏毛。叶革质,互生,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9-18cm,宽2-6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急尖;侧脉8-10对,下面凸起,顶端弯弓而连结;具短柄。花白色,单生,与叶对生,径1-2cm;萼片三角形,急尖,被柔毛;花瓣长圆状椭圆形,内外轮花瓣等长或内轮的略短,广展,外面被紧贴的柔毛;雄蕊多数;心皮约7枚或缺如,被毛,柱头倒卵状,微2裂。果实卵形,径1cm,熟时橙红色。花期4-7月。果期7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大山半山腰密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广东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中含有含锌的生物碱暗罗素(zincpolyanemine)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脾;胃;肾经
功能主治
补益脾胃;滋肾固精。主慢性胃炎;脾胃亏损;食欲不振;四肢无力;遗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-1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黑皮根
拼音注音
Hēi Pí Gēn
别名
落坎薯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番荔枝科植物陵水暗罗的根。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~4米。根通常单一,少分枝。茎枝褐黑色,有疏毛。叶革质,互生,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9~18厘米,宽2~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急尖;侧脉8~10对,下面凸起,顶端弯拱而连结;具短柄。花白色,单生,与叶对生,径1~2厘米;萼片三角形,急尖,被柔毛;花瓣长圆状椭圆形,内外轮花瓣等长或内轮的略短,广展,外面被紧贴的柔毛;雄蕊多数;心皮约7枚或缺如,被毛,柱头倒卵状,微2裂。果实卵形,径1厘米,熟时橙红色。花期4~7月。果期7~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大山半山腰密林下。分布广东南部。
形状
根肥厚,外皮黑色,内部粉质,有特异香气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脾益胃,补肾固精。治慢性胃炎,脾胃亏损,食欲不振,四肢无力,遗精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皮根
拼音注音
Hēi Pí Gēn
别名
陵水暗罗、落坎薯
来源
番荔枝科黑皮根Polyalthia nemoralis A. DC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补脾健胃,补肾固精。主治慢性胃炎,食欲不振,四肢无力,遗精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汉条
- 黑珠芽薯蓣
- 黑葡萄液汁
- 广石豆兰
- 黄蜀葵茎
- 黄锁梅叶
- 黄颔蛇
- 黑头草
- 垂丝卫矛
- 黑萼棘豆
- 黑骨头
- 香根芹根
- 黄蜀葵子
- 黄鼬
- 黑水鸡
- 黑沙蒿子
- 蛇胆
- 黄香薷
- 黑升麻
- 黑及草
- 黑壳楠
- 黑大豆
- 地绵绵
- 大鱼鳔花
- 黑心姜
- 黑蒴
- 黑血藤
- 黄零陵香
- 黑果小檗
- 黑点草
- 黑色鳞毛蕨根
- 黑骨走马
- 黄鹌菜
- 黑大豆皮
- 黑色鳞毛蕨
- 龙眼梳
- 蜗牛
- 黄龙藤
- 黄龙藤叶
- 黑沙蒿根
- 黑牵牛
- 黑皮跌打
- 黑穗石蕊
- 黑蚂蚁
- 黑风散根
- 黄颔蛇骨
- 黑大艽
- 黑心解
- 黄颔蛇头
- 黑腺珍珠菜
- 黄金线
- 黄颡鱼
- 黄麻
- 黑石耳
- 黑蒿
- 黑鳞大耳蕨
- 无花果
- 相思子
- 黄连
- 黄锁梅
- 黄锁梅根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黑虎耳草
- 玉米轴
- 黄鳝藤根
- 黑鸫
- 黄麻根
- 黄麻梗虫
- 黑根药
- 黑骨蕨
- 赤车使者根
- 黄金菊根
- 黑芝
- 黄麻叶
- 黑心蕨
- 黑参
- 黑香柴
- 黄鼠肉
- 白头翁
- 角翅卫矛果
- 黄鲴鱼
- 黄鳝
- 黑皮青木香
- 毛木树皮
- 密花山矾
- 黑节草
- 黑面叶根
- 黄麻灰
- 黑藁本
- 倒生莲
- 鹅绒藤
- 黑鹅脚板
- 盾叶薯蓣
- 黄鼠狼
- 莸
- 南酸枣
- 鳝鱼骨
- 堇宝莲叶
- 八角枫花
- 紫苏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