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杉藻
《中华本草》:小杉藻
拼音注音
Xiǎo Shān Zǎo
别名
茶米菜、小杉海苔、小葡萄藻、茶叶藻
英文名
Fir Algae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杉藻科植物小杉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igartina intermedia Sur.
原形态
藻体红紫色,有光泽,软骨质,强韧,密集丛生,高1-2cm,也有达4.5cm者,宽1-2mm,体匍匐,相互重叠成团块状,直立枝扁平,分枝亚羽状,不规则互生或对生,分枝先端尖细,常反曲如鸡爪状,髓部由无色长形藻丝组成。囊果圆球形,突出体表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潮间带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 广东等沿海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藻体紫红色,密生成团状,长2-4cm,软骨质。分枝扁平,呈不规则羽状分枝,顶端强烈反曲似爪。藻体表面可见突出的囊果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化学成分
主要含卡拉胶。
性味
甘;咸;寒
归经
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和胃;通便。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;慢性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藻:味甘、咸,性寒。有清热、和胃、通便的功能。用于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也可作轻泻剂用于慢性便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角泡
- 刚毛香茶菜
- 金老梅叶
- 水龙
- 大蒜
- 等宽鳞毛蕨
- 地柏树
- 绵参
- 杉蔓石松
- 相思子根
- 南天竹根
- 山藤藤秧
- 鼻涕果
- 酒饼叶
- 金丝藤
- 贯众
- 红毛叶马蹄香
- 石防风
- 鳍蓟
- 八月札
- 单肾草
- 慈乌胆
- 毛叶楼梯草
- 水松
- 小金樱子
- 金礞石
- 牛嗓管
- 麦瓶草
- 牛心果
- 葶苈
- 蒙花皮
- 线叶蓟
- 石韦根
- 蕗蕨
- 逆阿落
- 土红苓
- 西藏圆柏
- 软水黄连
- 丽江独活
- 硬枝黑锁梅
- 枇杷木白皮
- 白鹇
- 粉萆
- 黄果茄
- 盲肠草
- 小茜草
- 鸢脑
- 牛胆参
- 假耧斗菜
- 小白鱼
- 百脉根
- 羊角拗
- 臭辣树
- 小叶三点金
- 白郎花
- 紫青藤根
- 狼尾草根
- 松叶防风花
- 台湾土豆蔻
- 兰花参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绵马贯众
- 鸡眼草
- 鹊豆
- 龙牙楤木叶
- 金鸡脚
- 黄背草苗
- 大石枣
- 金叶子
- 阴阳枫
- 鲤鱼胆
- 野梨枝叶
- 伤寒头
- 田旋花
- 昏鸡头
- 矮脚苦蒿
- 漆大姑根
- 羊胡髭草
- 大金银花
- 紫藤子
- 空桶参
- 水火麻
- 驴蹄草
- 毛山荆子
- 虎骨
- 细枝柃
- 湖北贝母
- 密纹薄芝
- 淡竹笋
- 白菊花根
- 莿(木冬)
- 光肺筋草
- 牡蛎
- 香排草
- 千斤拔
- 大铁扫把
- 钟乳石
- 木豆
- 山甘草
- 梨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