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发散
《中华本草》:小发散
拼音注音
Xiǎo Fā Sàn
别名
散风藤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清风藤科植物簇花清风藤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bia fasciculata Lecomte et L.Chen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簇花清风藤 常绿攀援木质藤本,长达7m。嫩枝有白蜡层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0.8-1.5cm;叶片革质,长圆形、椭圆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5-12cm,宽1.5-3.5cm,先端尖或长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;侧脉每边5-8条。聚伞花序有花3-4条,再排成伞房花序式;总花梗长1-2mm,花梗长3-6mm,初发时紧密,似团伞花序,盛开时长2-4cm,有花10-20朵;萼片5,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1-2mm,先端具红色细微腺点,边缘白色;花瓣5,淡绿色,长约5mm,具7条脉纹,中部有红色斑纹;雄蕊5;花盘杯状,具5钝齿。分果爿红色,倒卵形或阔倒卵形,长0.8-1cm;核中肋明显凸起,呈狭翅状。花期2-5月,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000m的山岩、山谷、山坡、林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性味
甘;微涩;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瘀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浸酒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发散
别名
簇花清风藤
来源
清风藤科小发散Sabia fasciculata Lec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。
性味
甘、微涩,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散瘀消肿。主治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水煎服或浸酒内服外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乌泡根
- 小伸筋草
- 小柳拐
- 小万年草
- 小大黄
- 小六月寒
- 小旋鸡尾
- 小千金
- 小升麻
- 小棕皮头
- 小檗
- 小棕包
- 小儿血参
- 小叶柳
- 小地松
- 小果千金榆
- 小朝天罐
- 小果倒地铃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小悬钩子
- 小接筋草
- 小梾木
- 高梁泡叶
- 小叶榕
- 小叶鼠李
- 阳桃叶
- 小人参
- 小凤尾草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小叶枇杷
- 小叶蛇总管
- 小地柏
- 小扁草
- 小毛香
- 小叶莲
- 小叶昏鸡头
- 云母
- 小叶薄荷
- 小松藻
- 小叶眼树莲
- 小叶罗汉松
- 小叶桑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小叶金老梅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小毒芋
- 小果蔷薇
- 小叶爱楠
- 小叶杜鹃
- 小叶杨
- 渐尖毛蕨
- 打箭菊
- 小婆婆纳
- 鬼灯笼根
- 小毛蓼
- 小叶三点金
- 小叶地不容
- 小叶桑根
- 小洋紫苏
- 小叶野决明
- 小巢菜
- 小木通
- 小叶爬岩香
- 小槐花
- 小南木香
- 小岩白菜
- 小叶密花远志
- 大叶排草
- 旱莲花
- 红酸杆
- 红川乌
- 山漆树
- 海盘车
- 漏斗瓶蕨
- 壁虎
- 酸不溜
- 白苣
- 太白小紫菀
- 凉薯
- 石花菜
- 火秧竻叶
- 宜昌荚蒾叶
- 海蚯蚓
- 黄精
- 酸梅簕
- 七叶一枝花
- 狗牙根
- 八月炸
- 土箭芪
- 秧鸡
- 黑络丸菌
- 湖北麦冬
- 山牛毛毡
- 山野豌豆
- 野马追
- 羊角草
- 天山雪莲花
- 黄珠子草
- 斑鸠占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