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扁草
《中华本草》:小扁草
拼音注音
Xiǎo Biǎn Cǎo
别名
草兰花、竹叶兰、兰草花、小兰花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的根茎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ris dacora Wall.[I.nepalensis D.Den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尼泊尔鸢尾 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基部有大量老叶鞘纤维。根茎短而粗;根簇生,肉质,膨大成纺锤状,长可达10cm。叶基生,排成2列;叶片条形,花期叶长10-28cm,宽2-8mm,果期长可达60cm,宽6-8mm,先端渐尖,有2-3条纵脉,全缘,基部抱茎。花茎高10-25cm,直径2-3mm,果期花茎高达35cm,中、下部有1-2枚抱茎的披针形的茎生叶,上部具3-4个分枝;苞片3枚,内含2花;花梗长1.3-2.1cm;花蓝紫色或浅蓝色,直径2.5-6cm,花被裂片6,排成2轮,花被管长2.5-3.5cm,向上扩大成喇叭状,外轮中脉上具橘黄色须毛状附属物,内花被裂片狭椭圆形或倒被外形;雄蕊3,长约2.5cm,花药淡黄白色;子房下位,三棱状卵形,长1.2-1.5cm,直径5-7mm,花柱分枝扁平,拱形弯曲,先端2裂,边缘具疏齿。蒴果卵圆形,长2.5-3.5cm,直径1-1.2cm,先端有短喙;种子盘状,扁平,黑褐色。花期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荒坡或岩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尼鸢尾黄素(irisolone),尼泊尔鸢尾立黄酮(irisolidone)。
性味
甘;平;有毒
功能主治
补益肺肾;活血解毒。主肺虚咳嗽;肾虚腰痛;坐骨神经痛;伤肿;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龙船乌泡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华凤仙
- 白残花
- 扶芳藤
- 银鲛
- 白补药
- 黑塔子
- 黄泡果
- 丝瓜根
- 黑节草
- 奶浆果
- 鹿骨
- 牦牛角
- 山禾串
- 水苦荬
- 鸭脚艾
- 鲛鱼胆
- 猕猴肉
- 木达地黄
- 葛粉
- 香菊
- 荠菜花
- 麂子草
- 三条筋
- 萍蓬草
- 陈冬菜卤汁
- 蜘蛛抱蛋
- 芦花
- 地棠花
- 绿玉树
- 桤木
- 海风藤
- 蜂窝草
- 大树皮
- 蕉芋
- 地蜂子
- 莲雾
- 鲨鱼胆
- 华东瓶蕨
- 原蚕沙
- 牛肋筋
- 鸽粪
- 阿育魏实
- 胡萝卜子
- 大黄
- 三角草
- 石蝉草
- 花红叶
- 舒筋草
- 四方拳草
- 灰贯众
- 昆布
- 黑花韭
- 香叶根
- 毛叶嘉榄
- 番杏
- 山毛藓
- 牡荆沥
- 菟丝草
- 飞蛾七
- 香柏
- 麻黄
- 山花生
- 石枣子
- 松树梢
- 牛屎树
- 金银花露
- 蟅虫
- 滴滴花
- 鳙鱼
- 柏子仁
- 羊屎木
- 藁本
- 野大豆
- 四轮香
- 一匹草
- 野绿麻根
- 丝瓜络
- 华东瘤足蕨
- 土黄连
- 鸡头
- 刺齿凤尾蕨
- 大叶黄杨根
- 土黄芩
- 甘菊
- 三枝枪
- 竹黄
- 管南香
- 大麻漆
- 獾油
- 野洋烟根
- 大麻叶佩兰
- 亚麻子
- 娃娃鱼
- 指甲兰
- 大麻疙瘩
- 金铁锁
- 罗布麻
- 白螺蛳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