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木通
《中华本草》:小木通
拼音注音
Xiǎo Mù Tōnɡ
别名
丝瓜花
英文名
Herb of Mandarin Clematis
出处
出自《中国药植志》,《中国药植志》:丝瓜花未载于中国药物书中,可是川中草药铺中出售的,为通利小便之用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毛蕊铁线莲的茎藤和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lasiandra Maxim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毛蕊铁线莲,草质藤本。当年生枝条具开展的柔毛,叶对生,一至二回三出复叶;叶柄长3-6cm,无毛,基部膨大隆起;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窄卵形,长3-6cm,宽1.5-2.5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常偏斜,边缘有锯齿,上面被稀疏紧贴的柔毛,或两面无毛,叶脉在下面隆起;小叶柄短,或长达8mm。聚伞花序腋生,常有1-3朵花,在花序分枝处有1对叶状苞片,花梗长1.5-2.5cm,幼时被柔毛,以后脱落;花两性,萼片4,长圆形或长方椭圆形,长1-1.5cm,宽5-8mm,粉红色或紫红色,钟状直立,先端反卷,直径约2cm,两面无毛,边缘和反卷的先端被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稍短于萼片,花丝线形,外面及两侧被紧贴的柔毛,长超过花药,内面无毛,花药长方椭圆形,药隔外面被毛;心皮多数,比雄蕊短,被绢状毛。瘦果卵形,长约3mm,被疏短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,长2-3.5cm。花期10月,果期11月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沟边、山坡地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茎藤细长缠绕,表面枯绿色或绿褐色,有细棱。叶对生,有长柄,长3-6cm,基部膨大隆起;完整的叶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,小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而偏斜,边缘有锯齿。气微,味淡。[br]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,表面灰棕至棕褐色,有隆起的节,顶端常残留有木质茎,两侧及下方着生多数细长的根。根呈长圆柱形,长5-20cm,直径1-2mm,表面褐色或棕褐色,有细皱纹。质坚脆,易折断,皮部灰白色,木部类方形,淡黄色。气微、味微苦。[br]2.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壁增厚,棕褐色。皮层细胞约有14列细胞。外韧型维管束,韧皮部具成群纤维束;木质部较小,嫩根二原型,老根三原型,导管散在,无髓部。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
性味
味甘;淡;辛;性寒
归经
归心;小肠经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;清热利尿。主风湿关节疼痛;跌打损伤;水肿;热淋;小便不利;痈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捣烂塞鼻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木通
拼音注音
Xiǎo Mù Tōnɡ
别名
毛蕊铁线莲、过山龙
来源
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丝瓜花Clematis lasiandra Maxim.,以茎藤入药。秋季采收,晒干切片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,祛湿止痛,解毒利尿。用于筋骨疼痛。外用治无名肿毒。
用法用量
5钱。外用藤茎煎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小木通
拼音注音
Xiǎo Mù Tōnɡ
别名
毛蕊铁线莲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出处
《中国药植志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丝瓜花的全草。
原形态
藤本。茎近无毛,节稍膨大。叶.对生,为2回羽状复叶,长10~15厘米;羽叶通常2对,最下部的具3小叶;小叶卵形至披针形,长3~6厘米,先端渐尖至长渐尖,边缘有锯齿;叶柄长4~5厘米。聚伞花序含1~3花;花序梗长1.5~4.5厘米;苞片披针形;花萼钟形,紫红色,萼片4,狭卵形,长约1.5厘米,顶端急尖,外面无毛,边缘有短绒毛;无花瓣;雄蕊多数,与萼片等长,花丝条形,密生长柔毛,花药无毛;花柱密被向上的长毛。瘦果扁,椭圆形,长约3毫米,有紧贴的短毛,羽状花柱长达2.5厘米。花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灌丛中。分布长江流域,南达广东北部,北达甘肃、陕西。
性味
淡,平,无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,去湿止痛,解毒利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烂塞鼻孔。
复方
①治筋骨疼痛,四肢麻木:毛蕊铁线莲藤五钱,大血藤五钱,熊柳二两,木防己五钱,石蕨二钱,水煎服。
②治腹胀:毛蕊铁线莲根一两,石葛蒲五钱,陈皮五钱,仙鹤草五钱,水煎服。
③治无名肿毒:毛蕊铁线莲全草,煎水洗患处。
④治眼起星翳:鲜毛蕊铁线莲根,捣烂塞鼻孔,左目塞右,右目塞左。(性味以下出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葛树
- 铁树
- 芒茎
- 三叶茶
- 苏铁叶
- 鼍肉
- 毛冬瓜
- 及己
- 郁李仁
- 蝴蝶树
- 大酸浆草
- 构皮麻
- 红轮千里光
- 石腊红
- 犀角
- 马桑寄生
- 石鳖
- 越王余算
- 小茴香
- 白果树皮
- 毛叶肾蕨
- 胡桃叶
- 毛贯众
- 对对参
- 小叶野决明
- 五蕊寄生
- 白丁香
- 黄水枝
- 栀子
- 尖齿耳蕨
- 虎头蕉
- 树头芭蕉
- 桑皮汁
- 野花椒叶
- 细竹蒿草
- 胡桃仁
- 白叶不翻
- 粗皮蛙
- 戟形石韦
- 细叶谷木
- 乌蛇胆
- 打碗花
- 大青盐
- 花点草
- 大豆黄卷
- 小牛肋巴
- 茄根
- 水葱
- 透明草
- 老虎耳
- 铁角凤尾草
- 拟缺香茶菜
- 白石花
- 柏脂
- 接骨草
- 尖山橙
- 老龙皮
- 霞天曲
- 假酸浆子
- 羊洪膻
- 虎杖香蕈
- 曲枝天冬
- 白花丁香
- 石楠
- 玉屑
- 半枫荷根
- 槐花
- 草乌
- 蝴蝶花
- 白三七
- 汝兰
- 沙苑子
- 野鹅脚板
- 西南卫矛
- 鲤鱼脂
- 水桐木
- 秋海棠根
- 糜穰
- 桑芽
- 玫瑰茄
- 包袱七
- 花花草
- 獐牙菜
- 糙叶千里光
- 接气草
- 相思子根
- 菟葵
- 桃胶
- 藏菖蒲
- 九节菖蒲
- 西番莲
- 酱头
- 心叶忽布
- 鳣鱼
- 水葫芦苗
- 女娄菜根
- 花拐藤根
- 铁海棠花
- 桑鳸
- 漆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