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木通
《中华本草》:小木通
拼音注音
Xiǎo Mù Tōnɡ
别名
丝瓜花
英文名
Herb of Mandarin Clematis
出处
出自《中国药植志》,《中国药植志》:丝瓜花未载于中国药物书中,可是川中草药铺中出售的,为通利小便之用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毛蕊铁线莲的茎藤和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lasiandra Maxim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毛蕊铁线莲,草质藤本。当年生枝条具开展的柔毛,叶对生,一至二回三出复叶;叶柄长3-6cm,无毛,基部膨大隆起;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窄卵形,长3-6cm,宽1.5-2.5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常偏斜,边缘有锯齿,上面被稀疏紧贴的柔毛,或两面无毛,叶脉在下面隆起;小叶柄短,或长达8mm。聚伞花序腋生,常有1-3朵花,在花序分枝处有1对叶状苞片,花梗长1.5-2.5cm,幼时被柔毛,以后脱落;花两性,萼片4,长圆形或长方椭圆形,长1-1.5cm,宽5-8mm,粉红色或紫红色,钟状直立,先端反卷,直径约2cm,两面无毛,边缘和反卷的先端被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稍短于萼片,花丝线形,外面及两侧被紧贴的柔毛,长超过花药,内面无毛,花药长方椭圆形,药隔外面被毛;心皮多数,比雄蕊短,被绢状毛。瘦果卵形,长约3mm,被疏短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,长2-3.5cm。花期10月,果期11月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沟边、山坡地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茎藤细长缠绕,表面枯绿色或绿褐色,有细棱。叶对生,有长柄,长3-6cm,基部膨大隆起;完整的叶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,小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而偏斜,边缘有锯齿。气微,味淡。[br]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,表面灰棕至棕褐色,有隆起的节,顶端常残留有木质茎,两侧及下方着生多数细长的根。根呈长圆柱形,长5-20cm,直径1-2mm,表面褐色或棕褐色,有细皱纹。质坚脆,易折断,皮部灰白色,木部类方形,淡黄色。气微、味微苦。[br]2.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壁增厚,棕褐色。皮层细胞约有14列细胞。外韧型维管束,韧皮部具成群纤维束;木质部较小,嫩根二原型,老根三原型,导管散在,无髓部。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
性味
味甘;淡;辛;性寒
归经
归心;小肠经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;清热利尿。主风湿关节疼痛;跌打损伤;水肿;热淋;小便不利;痈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捣烂塞鼻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木通
拼音注音
Xiǎo Mù Tōnɡ
别名
毛蕊铁线莲、过山龙
来源
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丝瓜花Clematis lasiandra Maxim.,以茎藤入药。秋季采收,晒干切片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,祛湿止痛,解毒利尿。用于筋骨疼痛。外用治无名肿毒。
用法用量
5钱。外用藤茎煎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小木通
拼音注音
Xiǎo Mù Tōnɡ
别名
毛蕊铁线莲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出处
《中国药植志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丝瓜花的全草。
原形态
藤本。茎近无毛,节稍膨大。叶.对生,为2回羽状复叶,长10~15厘米;羽叶通常2对,最下部的具3小叶;小叶卵形至披针形,长3~6厘米,先端渐尖至长渐尖,边缘有锯齿;叶柄长4~5厘米。聚伞花序含1~3花;花序梗长1.5~4.5厘米;苞片披针形;花萼钟形,紫红色,萼片4,狭卵形,长约1.5厘米,顶端急尖,外面无毛,边缘有短绒毛;无花瓣;雄蕊多数,与萼片等长,花丝条形,密生长柔毛,花药无毛;花柱密被向上的长毛。瘦果扁,椭圆形,长约3毫米,有紧贴的短毛,羽状花柱长达2.5厘米。花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灌丛中。分布长江流域,南达广东北部,北达甘肃、陕西。
性味
淡,平,无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,去湿止痛,解毒利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烂塞鼻孔。
复方
①治筋骨疼痛,四肢麻木:毛蕊铁线莲藤五钱,大血藤五钱,熊柳二两,木防己五钱,石蕨二钱,水煎服。
②治腹胀:毛蕊铁线莲根一两,石葛蒲五钱,陈皮五钱,仙鹤草五钱,水煎服。
③治无名肿毒:毛蕊铁线莲全草,煎水洗患处。
④治眼起星翳:鲜毛蕊铁线莲根,捣烂塞鼻孔,左目塞右,右目塞左。(性味以下出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芙蓉
- 拔毒草
- 黄缅桂果
- 凫羽
- 毛蓼
- 猪靥
- 黄花紫丹参
- 山樱桃
- 蛇附子
- 雪里见
- 橘核
- 玉叶金花
- 金钱橘饼
- 蚕沙
- 香蕉
- 多头苦荬
- 寒莓叶
- 番杏
- 藕节
- 甘遂
- 榕树皮
- 紫弹树枝
- 长尾复叶耳蕨
- 海莲果
- 赤小豆叶
- 刺苞南蛇藤果
- 华东瓶蕨
- 广防风
- 鲨鱼油
- 浙贝母
- 长距鸟足兰
- 蝙蝠
- 千斤拔
- 向日葵茎髓
- 铁马豆
- 猪毛菜
- 节节茶
- 大金发藓
- 一颗血
- 熊蕨根
- 鸭公藤
- 牛筋草
- 挪挪果
- 荷叶金钱
- 矮叶书带蕨
- 笔仔草
- 大叶金锦香
- 竹林消
- 山柳
- 刀豆根
- 石韦
- 蚌兰叶
- 车前草
- 瞿麦
- 乌药
- 地朝阳
- 水案板
- 鸡尾木
- 貂尾
- 肺形草
- 紫茉莉根
- 镜面草
- 柃寄生
- 铁角凤尾草
- 杜鹃花叶
- 鹿心草
- 通经草
- 枸杞叶
- 桔梗
- 细叶桉
- 佛肚花
- 黄葛树
- 黎罗根
- 短柄南蛇藤果
- 象牙参
- 龙胆
- 跌打老
- 长杆兰
- 维特他
- 藏绵芪
- 车桑仔根
- 桃叶
- 蛇不见
- 白金果榄
- 紫苏叶
- 翅茎蜂斗草
- 肝风草
- 貒肉
- 胡桃树皮
- 柽柳花
- 马心
- 鼠皮
- 通光散
- 长果荜茇
- 老鹤草
- 马蹄叶
- 花生衣
- 铁拳头
- 杏李
- 网纹灰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