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蠹虫蛀末
《中华本草》:竹蠹虫蛀末
拼音注音
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
别名
竹蛀屑
英文名
frass by bamboo moth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粉蠹科动物褐粉蠹的幼虫蚀害竹竿后的蛀屑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ctus brunneus Steph.采收和储藏:捕捉竹蠹虫时,同时收集竹竿蛀孔中的粉屑。
原形态
褐粉蠹,体形小而细长,长约5mm,亦褐色。头部隐于前胸下,触角1对,从眼前直出,分11节,末端呈棍棒状。口器适于咀咬,上唇突出,大腮端具2齿,小腮须呈长丝状。前胸节能转动,翅2对。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,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;后翅膜质,适于飞翔。足3对,各有跗节5节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栖于竹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去湿敛疮。主耵耳流脓水;湿毒臁疮;烧烫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撒敷或调涂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治耵耳出脓水,汤火伤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竹蠹虫蛀末
拼音注音
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
别名
竹蛀屑(《圣惠方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虫蚀害竹秆后的蛀屑。
功能主治
《纲门》:"治聤耳出脓水,汤火伤疮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撒敷或调涂。
复方
①治聤耳出脓:竹蛀屑、狼牙、白蔹等分。同研令细,每用少许,纳于耳中。(《圣惠方》)
⑦治汤火灼烂:竹中蠹虫末,涂之。(《备急方》)
⑧治湿毒臁疮:枯竹蛀屑、黄柏末等分。先以葱、椒、茶汤洗净,搽之,日一上。(《纲目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桕
- 酸枣根皮
- 竹叶
- 竹象鼻虫
- 橡实壳
- 高粱泡
- 钩藤
- 阿魏侧耳
- 胖血藤
- 过山消根
- 酸水草
- 蛇床子
- 赛金刚
- 泡花子
- 红豆
- 钩栗
- 蛇附子
- 球花马蓝
- 高良姜
- 高山瓦韦
- 鳑魮鱼
- 竹鸡
- 狼牙委陵菜
- 赶黄草
- 菩提树皮
- 鸭儿芹根
- 竹节七
- 蒲葵
- 盘羊睾丸
- 凹裂毛麝香
- 矮卫矛
- 鼠矢枣
- 酸模
- 鳝鱼头
- 夏至草
- 章鱼
- 红旱莲
- 皮袋香
- 隔山香
- 前胡
- 黄麻
- 鹰爪花根
- 过江龙
- 雅红隆
- 鼠妇
- 高原点地梅
- 竹叶椒
- 矮柳穿鱼
- 祖司麻
- 钩凝菜
- 蛇莓根
- 蜀羊泉
- 蜀葵苗
- 珠芽半支
- 盘肠草
- 盘石龟
- 蛇王藤
- 锁阳
- 复羽叶栾树
- 车前草
- 水飞蓟
- 鹰骨
- 藤商陆
- 白豆蔻壳
- 假鹰爪根
- 百步还阳丹
- 腊梅
- 木瓜
- 山茱萸
- 南天竹
- 鸡爪槭
- 蟑螂
- 黄背草根
- 蜘蛛抱蛋
- 吉丁虫
- 黑皮根
- 新疆木通
- 白绒草
- 蜘蛛香
- 金花草
- 苎麻皮
- 凤眼果壳
- 陈冬菜卤汁
- 錾菜
- 一点血
- 甘露子
- 蚱蜢
- 槟榔
- 钻石风
- 向日葵花盘
- 珍珠草
- 雉
- 金叶子
- 水百合
- 油桐叶
- 蒸饼
- 苎花
- 铁骨银参
- 小草寇
- 蜘蛛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