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口小金发藓
《中华本草》:小口小金发藓
拼音注音
Xiǎo Kǒu Xiǎo Jīn Fā Xiǎn
别名
小口杉叶藓、大蒴小金发藓
英文名
microstomia Pogonatum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发藓科植物小口小金发藓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gonatum microstomum (schwaegr.) Brid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体较挺拔,幼时暗绿色,老时赤褐色。茎单一,稀有1-2分枝,高2-10cm,基部密生假根。叶多集生于上部,紧贴茎上,似不卷曲,湿时倾立,阔披针形,基部卵圆半鞘状,上部阔披针状,短尖,叶缘具多细胞组成的锐齿;中肋粗达叶尖,腹面满布栉片,高4-5个细胞,顶细胞呈双驼峰状。雌雄异株。蒴柄单生或多枚丛生,长2-3cm,红色;孢蒴圆柱形,蒴盖有长喙;蒴帽兜形,具共色长绒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湿土上或石上薄土表面。四季均可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西藏等省区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本品为数株丛集在一起的团块,株长2-8cm,暗绿色或赤褐色。湿润分离后,每株茎单一,稍有1-2分枝,基部密生细假根,叶密集于茎上部,披针形,短尖,边缘有锐齿,略内卷;中肋粗,棕色,直达叶尖,腹面布满栉片。有的可见细长、红色的蒴柄,孢蒴圆柱形,蒴盖有长喙,蒴帽被黄色长毛。气微,味淡。[br]2.显微鉴别 叶中肋横切面:栉片高4-5个细胞,单行排列,顶端细胞呈双瓶状。
化学成分
含有皂甙。
性味
辛;凉
归经
肝;胆经
功能主治
舒肝利胆;排石止痛。主胆囊积石等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辛,性凉。有消肿散瘀,排石止痛等功效。用于胆囊积石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豆叶参
- 葱白
- 刺瓜
- 银柴胡
- 桃金娘花
- 铜皮
- 黄多孔菌
- 条叶猪屎豆
- 小叶假耧斗菜
- 丁萝卜
- 小毒芋
- 杜鹃花果实
- 百药煎
- 白萆薢
- 红花岩黄芪
- 小木通
- 银箔
- 羊肚菜
- 血见愁老鹳草
- 挖耳草根
- 豺皮樟
- 毛贯众
- 梨
- 天罗水
- 五气朝阳草
- 春砂花
- 茶子饼
- 地锦槭
- 硕苞蔷薇
- 篦梳剑
- 大泡通皮
- 大头陈
- 三匹叶
- 大叶刺篱木叶
- 白鹤灵芝
- 黄刺皮
- 仙人掌
- 白金果榄
- 田野卷耳
- 无患树蔃
- 藏绵芪
- 狭叶当归
- 云南五味子根
- 大地柏枝
- 密花角蒿
- 牛伴木
- 粗叶木
- 蜀五加
- 柳叶菜花
- 山马兰
- 黄唇鱼心
- 一碗水
- 小三叶耳蕨
- 莽草根
- 鹅肉
- 合欢花
- 花拐藤根
- 多花胡枝子
- 天蓝苜蓿
- 铧尖草
- 竹(鼠留)子牙
- 九龙藤叶
- 臭节草根
- 大榆蘑
- 甜瓜
- 大叶酸藤子
- 山藤藤秧
- 广枝仁
- 水团花根
- 冠唇花
- 天脚板果
- 茺蔚子
- 螳螂
- 垂珠花
- 大活
- 林檎
- 枇杷花
- 岩泽兰
- 蚌花
- 纤枝山柑
- 蝉翼藤
- 绵马贯众
- 水蕨
- 山皂角
- 白草莓
- 臭威灵
- 小草乌
- 草本威灵仙
- 小叶三点金
- 白猪母菜
- 硫黄
- 甜远志
- 柱果木榄果
- 峨眉耳蕨
- 小礼花种子
- 银鱼
- 刚竹
- 苏木蓝
- 白鲜皮
- 蒙自虎耳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