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果倒地铃
《*辞典》:小果倒地铃
拼音注音
Xiǎo Guǒ Dǎo Dì Línɡ
别名
炮卜草、金丝苦楝、三角泡、三角藤、包袱草、倒地铃(《广西中草药》),粽仔草、尪子目珠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
来源
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的全草。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柔弱草质藤本,具卷须,长达1~3米。茎有纵纹,疏生短毛。叶互生,2回3出复叶,长5~10厘米;小叶膜质,卵形至披针形,长1~5厘米,边缘有粗齿或分裂。花小,白色,长2~2.5毫米,左右对称,腋生,数朵组成具长柄的聚伞花序,下有卷须2条;萼片4~5枚;花瓣4,其中2枚大的与萼片粘合,基部之上有大而扁平的鳞片1枚,2枚小的有冠状鳞片1枚;花盘偏于一侧;雄蕊8,偏生,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;子房3室,花柱3裂。蒴果膜质,倒卵状三角形,长和宽1.5~2厘米。种子球形,黑色。花期夏秋。
本植物的果实(炮掌果)亦供药用。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旷野、树旁及丘林地区小树丛中。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各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广西中草药》:"味微苦,性寒。"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辛,凉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百日咳,咽喉炎,疔疮,湿疹,脓泡疮。
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"治蛇伤,小儿发热,全身起泡,白泡疮,疝气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百日咳:小果倒地铃(鲜)五至七钱。水煎服。
②治消渴(糖尿病):小果倒地铃(鲜)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
③治咽喉炎:小果倒地铃(鲜)一两。水煎调冰糖服。
④治对口疮:小果倒地铃鲜叶加少许食盐、冷饭,捣烂外敷。
⑤治疔疮:小果倒地铃鲜全草或叶加冬蜜,捣烂外敷。
⑥治背痈:小果倒地铃(鲜)一两,水炖服;另取鲜叶捣敷患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⑦治湿疹:三角泡、水杨梅、白筋各适量。先用生药煎水外洗,后用于粉撒患处,每天两次。(《全展选编·皮肤科》)
⑧治脓疱疮,湿疹,烂疮:三角泡、蚂蚱勒各适量。水煎,洗患处。
⑨治小儿阴囊热肿:三角泡适量,水煎,洗患处。
⑩治阴囊湿疹:三角泡三两,蛇床子一两。水煎,洗患处。(⑧方以下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朝天罐
- 小万年草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小悬钩子
- 小接筋草
- 小梾木
- 高梁泡叶
- 小叶榕
- 小叶鼠李
- 阳桃叶
- 小人参
- 小凤尾草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小叶枇杷
- 小叶蛇总管
- 小地柏
- 小扁草
- 小毛香
- 小叶莲
- 小叶昏鸡头
- 云母
- 小叶薄荷
- 小松藻
- 小叶眼树莲
- 小叶罗汉松
- 小叶桑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小叶金老梅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小毒芋
- 小果蔷薇
- 小叶爱楠
- 小叶杜鹃
- 小叶杨
- 渐尖毛蕨
- 打箭菊
- 小婆婆纳
- 鬼灯笼根
- 小毛蓼
- 小叶三点金
- 小叶地不容
- 小叶桑根
- 小洋紫苏
- 小叶野决明
- 小巢菜
- 小木通
- 小叶爬岩香
- 小槐花
- 小南木香
- 小岩白菜
- 小叶密花远志
- 大叶排草
- 旱莲花
- 红酸杆
- 红川乌
- 山漆树
- 海盘车
- 漏斗瓶蕨
- 壁虎
- 酸不溜
- 白苣
- 太白小紫菀
- 凉薯
- 石花菜
- 火秧竻叶
- 宜昌荚蒾叶
- 海蚯蚓
- 黄精
- 酸梅簕
- 七叶一枝花
- 狗牙根
- 八月炸
- 土箭芪
- 秧鸡
- 黑络丸菌
- 湖北麦冬
- 山牛毛毡
- 山野豌豆
- 野马追
- 羊角草
- 天山雪莲花
- 黄珠子草
- 斑鸠占叶
- 凤眼果壳
- 扁豆衣
- 大发表
- 水栀叶
- 丁香蓼
- 小三棵针
- 木麻黄种子
- 青蛇藤
- 菊芋
- 鹌鹑蛋
- 铜锣七
- 桃枝
- 知母
- 蜘蛛草
- 湖北海棠
- 细叶卷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