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泡通树
《中华本草》:小泡通树
拼音注音
Xiǎo Pào Tōnɡ Shù
别名
星毛鸭脚木、七加皮、鸭麻木、小星鸭脚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星毛鹅掌柴的茎、根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 Merr.ex Li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高2-6m。当年生的小枝粗壮,密被黄棕色星状绒毛,后即脱落;髓白色,薄片状。掌状复叶,小叶7-15;叶柄圆柱形,无毛,长12-45cm,最长达65cm,小叶柄极不等长,中央的长3-7cm,两侧的长1-1.5cm,无毛;叶片纸质至薄革质,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稀长圆状椭圆形,长10-16cm,宽4-6cm;先端急尖至渐尖,基部钝至圆形,稍歪斜;边缘全缘,稍反卷,有时近先端有细齿,上面无毛,下面密被灰色细星状绒毛;侧脉6-10对,上面平坦,下面微隆起,网脉上面不明显至略明显,下面不明显。花序为伞形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,长20-40cm,密被黄棕色星状绒毛,侧枝成总状花序排列;总花梗长2.5-3cm;花柱长5-6mm,与总花梗皆被黄灰色星状绒毛;萼倒圆锥形,长1.5-2mm,密被星状绒毛,有5齿;花瓣5,三角形至三角状卵形,长2-3mm,无毛,花绿白色;雄蕊5,花丝长3-4mm;子房下位,5室,花柱合生成柱状,长1mm,花盘扁平。果球形,有5棱,直径约4mm;宿存花柱长2mm,柱头头状。花期9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2700m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枝条和叶多切成段片。幼枝密被黄棕色星状毛,老枝平滑无毛。茎质硬脆,叶片纸质至薄革质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发散风寒;活血止痛。主风寒感冒;风湿痹痛;脘腹胀痛;跌打肿痛;骨折;劳伤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青竹标
- 禹州漏芦
- 美脉藁本
- 小麦苗
- 岗梅叶
- 长白鱼鳞松
- 地瓜藤
- 滇列当
- 山野扁豆
- 柠檬桉树脂
- 鲨鱼骨
- 野木耳菜
- 掌裂蟹甲草
- 辽东鳞毛蕨
- 海螺壳
- 虎骨胶
- 西南槐树
- 云南鸡矢藤
- 绿豆粉
- 木本远志
- 线叶金鸡菊
- 荚蒾根
- 漆树木心
- 米碎花根
- 滇羌活
- 半枫荷
- 小贯众
- 独脚乌桕
- 独活
- 蒺藜花
- 榔榆叶
- 南蛇竻苗
- 冬瓜
- 香槐
- 赤火绳
- 石楠
- 水牛角
- 斑叶紫金牛
- 厚叶贯众
- 金丝刷
- 丽江青木香
- 青药
- 奶椎
- 楸叶
- 黄藁本
- 芒茎
- 广州山柑
- 扶桑花
- 多穗石柯果
- 倒地铃
- 慈竹茹
- 公母草
- 水菖蒲
- 半支莲
- 白苋
- 生瓜
- 家独行菜
- 篑草
- 砂仁花
- 铁草鞋
- 苏铁叶
- 凤庆鸡血藤
- 水葫芦根
- 沙拐枣
- 马骨
- 素兴花
- 韭子
- 苏铁花
- 蓍实
- 麦角
- 乳花
- 水黾
- 蒴莲
- 波罗蜜叶
- 砂漏芦根
- 碎密花
- 铅粉
- 马边绣球
- 水虾子草
- 菘菜子
- 吹风藤
- 水虱草
- 八爪金龙
- 菘子
- 蒒实
- 大串连果
- 尖叶子打虫药
- 山荆子
- 红郎伞
- 肾果小扁豆
- 马牙贯众
- 大麻叶佩兰
- 竹鼠子油
- 鱼香草
- 小一把抓
- 毒鱼藤
- 响铃豆
- 向日葵根
- 夏腊梅
- 小金樱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