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泡通树
《中华本草》:小泡通树
拼音注音
Xiǎo Pào Tōnɡ Shù
别名
星毛鸭脚木、七加皮、鸭麻木、小星鸭脚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星毛鹅掌柴的茎、根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 Merr.ex Li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高2-6m。当年生的小枝粗壮,密被黄棕色星状绒毛,后即脱落;髓白色,薄片状。掌状复叶,小叶7-15;叶柄圆柱形,无毛,长12-45cm,最长达65cm,小叶柄极不等长,中央的长3-7cm,两侧的长1-1.5cm,无毛;叶片纸质至薄革质,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稀长圆状椭圆形,长10-16cm,宽4-6cm;先端急尖至渐尖,基部钝至圆形,稍歪斜;边缘全缘,稍反卷,有时近先端有细齿,上面无毛,下面密被灰色细星状绒毛;侧脉6-10对,上面平坦,下面微隆起,网脉上面不明显至略明显,下面不明显。花序为伞形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,长20-40cm,密被黄棕色星状绒毛,侧枝成总状花序排列;总花梗长2.5-3cm;花柱长5-6mm,与总花梗皆被黄灰色星状绒毛;萼倒圆锥形,长1.5-2mm,密被星状绒毛,有5齿;花瓣5,三角形至三角状卵形,长2-3mm,无毛,花绿白色;雄蕊5,花丝长3-4mm;子房下位,5室,花柱合生成柱状,长1mm,花盘扁平。果球形,有5棱,直径约4mm;宿存花柱长2mm,柱头头状。花期9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2700m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枝条和叶多切成段片。幼枝密被黄棕色星状毛,老枝平滑无毛。茎质硬脆,叶片纸质至薄革质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发散风寒;活血止痛。主风寒感冒;风湿痹痛;脘腹胀痛;跌打肿痛;骨折;劳伤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庵闾子
- 桦木皮
- 咸虾花
- 小报春
- 旱芹
- 猴楠
- 赤茯苓
- 簕欓
- 过路惊
- 乌蔹莓
- 铁牛钻石
- 石柑子
- 三羽叉蕨
- 半边藕
- 刺楸
- 金银花
- 珍珠莲根
- 榔榆皮
- 蘘荷花
- 地乌
- 芭蕉花
- 翻白草
- 水蓼
- 金丝木通
- 毛叶兔耳风
- 菝葜叶
- 芒硝
- 苎花
- 猩猩木
- 栾樨
- 虫笋
- 树韭菜
- 海狸香
- 细叶乌蔹莓
- 高山唐松草
- 野菰
- 地瓜根
- 紫鸭跖草
- 菟丝子
- 耧斗菜
- 巴巴花
- 赤地榆
- 狗牙根
- 山黄皮
- 虾蟆
- 红酸杆
- 鹅肉
- 爵床
- 跌打草
- 水冬瓜叶
- 蒙古扁桃
- 厚朴果
- 岳桦
- 建神曲
- 草牡丹
- 团叶鳞始蕨
- 水桐木
- 羊踯躅根
- 阔叶赤车使者
- 柠鸡儿
- 野辣子
- 丝瓜根
- 喜树皮
- 番石榴子
- 红瑞木果
- 猕猴桃根
- 金露梅
- 九节风
- 糯米
- 小灰包
- 川楝子
- 小雪人参
- 黄龙藤叶
- 地皮消
- 斑蝥
- 苦草
- 白苏子油
- 滇肉棒
- 复生草
- 鸡冠参
- 刀灰树
- 巴掌草
- 鸡蹼
- 打箭菊
- 萆薢
- 云南莲座蕨
- 千里马
- 罗锅底
- 金丝猴
- 山小橘
- 丝瓜藤
- 岩泽兰
- 百舌鸟
- 粗榧枝叶
- 槐白皮
- 堇宝莲叶
- 风花菜
- 杉木根
- 紫金莲
- 石山花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