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柱梅花草
《中华本草》:短柱梅花草
拼音注音
Duǎn Zhù Méi Huā Cǎo
英文名
all-grass of Shrotstyle Parnassia
出处
始载于《植物研究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短柱梅花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rnassia brevistyla (Brieg. ) Hand.- Mazz.
原形态
短柱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,高8-25cm。基生叶薄纸质,叶柄长达4cm;叶片卵形状心形,长1-2.5cm,宽1-2cm茎生叶1片,卵状心形,比基生叶稍小或稍大,基部心形,半抱茎,全缘。花单生茎顶,白色,两性;萼片5,长圆形,先端钝圆,基部多少与子房合生,宿存;花瓣5,倒卵形,长1-2cm,无流苏状细裂,先端浑圆或通常微凹;雄蕊5,与花瓣互生,退化雄蕊通常生于花瓣基部;药隔浅褐色,呈钻状,突出于花药之上,蕊间退化雄蕊由3浅裂过渡成不明显的凹凸;子房上位,心皮3,合生,侧膜胎座;花柱极短,先端3裂。蒴果。种子多数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草甸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陕西、湖北等地。
形状
根茎块状,长约1.6cm,直径约6mm,表面褐色,有多数不定根。茎圆柱形,长3.5-32cm,直径1-2mm,深黄色或浅灰色。叶皱缩,深黄色或淡灰色,薄纸质。基生叶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心形,长1-2.5cm,宽0.8-2cm,叶柄长可达4cm;茎生叶1片,形似基生叶,较小,基部心形,半抱茎。花黄棕色,单生茎顶。气微,味甘。
性味
苦;凉
归经
入肺、胃二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。主发热;内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用于内伤出血,清热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棱枝槲寄生
- 继木[檵木]
- 滇南冠唇花
- 野饭豆
- 柏树叶
- 大叶桉叶
- 大一枝箭
- 虎掌南星
- 油茶子
- 楼梯草根
- 桃根
- 飞天蠄蟧
- 脓见愁
- 石米
- 曲枝天冬
- 一碗水
- 奶浆柴胡
- 落葵花
- 光叶闭鞘姜
- 万丈深茎叶
- 玉兰花
- 小旋花
- 白沙糖
- 杜鹃花根
- 石草鞋
- 鳝鱼皮
- 鸭儿芹根
- 假地豆
- 稀花蓼
- 米仔兰花
- 毛叶木通
- 金背枇杷花
- 长叶山竹子
- 牛奶浆根
- 浮小麦
- 荜茇
- 小蒜
- 厚皮香花
- 栗壳
- 白鹇
- 鳝鱼
- 五代同堂根
- 软枣子
- 铁栏杆
- 朝鲜一枝黄花
- 苎麻根
- 九节茶
- 白地紫菀
- 百里香叶杜鹃
- 色赤杨
- 粪箕笃
- 木通根
- 大黄
- 槲实仁
- 四叶草
- 驴打滚草
- 挪挪果
- 问题特
- 毗黎勒
- 鮸鱼
- 牛角三七
- 白马骨根
- 膜缘木香
- 劲直蒿
- 火炭母草根
- 酢浆草
- 山吴萸果
- 黄连
- 金钱苦叶草
- 丁锅树叶
- 肋柱花
- 欧活血丹
- 须花参
- 小黄皮
- 灯台菜
- 海螺厣
- 二郎剑
- 扶栘木皮
- 毛木耳
- 舒筋草
- 狗脚草根
- 棣棠花
- 羊肝
- 轮叶八宝
- 装饰卷柏
- 醉针茅
- 紫青藤
- 紫鸭跖草
- 肿柄菊叶
- 蜘蛛蜕壳
- 肿足蕨
- 藏青杠
- 醉魂藤
- 鳣鱼肝
- 紫铜矿
- 蜘蛛网
- 重叶莲
- 针筒线
- 雉子筵根
- 鹧鸪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