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帽顶
《中华本草》:红帽顶
拼音注音
Hónɡ Mào Dǐnɡ
别名
毛叶子。
英文名
leaf of Barbate mallotus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毛桐Mallotus barbatus (Wall.)Muell.-Arg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lotus barbatus (Wall.)Muell.Arg.[Rottlera barbatus Wal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毛酮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l-4m。幼枝密被棕黄色星状绵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22cm,密被灰棕色星状绵毛;幼叶红色,质厚,绒状;叶片纸质,卵形或卵圆形,长13-30cm,宽12-26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盾状着生,边缘具疏细齿,不分裂或3浅裂,有时呈不规则波浪形,上面幼时密被星状绒毛,后渐变无毛,绿色,下面密被发棕色星状绒毛及棕黄色腺点,叶脉放射状,7-11条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长可达30cm,花序柄被毛;花单性异株,偶有同株;无花瓣;雄花序通常分枝,长11-35cm,雄花5-8朵簇生,萼片4-5,稀3裂,披针形,长3-4mm,外面密被绒毛,内面有腺点;雄蕊多数;雌花单生于苞腋内,苞片长约4mm,萼4裂,稀3或5,外面被绒毛,子房圆形,有乳头状突起,被毛,4室,稀3或5,花柱3-5,基部合生,长3-4mm。蒴果扁球形,长1.2-1.6cm,直径1.6-2cm,被有1层厚达5mm的软刺和星状绒毛,基部具苞片3,合生,果柄长5-8mm;种子卵形,黑色,光亮。花期4-6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000m的山地、坡地的疏林或港口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互生,卵形,基部圆,盾状着生,先端渐尖,长13-30cm,宽12-26cm,不分裂或3浅裂,边缘具疏细齿,下面密被星状绵毛及棕黄色腺点,叶脉放射状,9-11条;叶柄长5-22cm,密被星大辩论绵毛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燥湿止痒;凉血止血。主褥疮;下肢溃疡;湿疹;背癣;漆疮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;或研末撒。
各家论述
1.《陆川本草》:凉血,止血。治刀伤出血,洗疮。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背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帽顶
拼音注音
Hónɡ Mào Dǐnɡ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叶。
原形态
形态详"大毛桐子根"条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治湿疹,褥疮,背癣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凉血,止血。治刀伤出血,洗疮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背癣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湿疹:红帽顶叶晒干研粉,外敷患处。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
②治褥疮:红帽顶、毛漆公叶各等量。晒干研末,清洁创面后,外敷。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蒲葵叶
- 大叶香薷
- 枫香树根
- 林问荆
- 小茅香
- 貂尾
- 牛大力
- 向日葵茎髓
- 鮧鱼目
- 碎骨红
- 猪脾
- 四大天王
- 白头翁
- 青蛇藤
- 浙江过路黄
- 桔梗
- 落地小金钱
- 香茶菜
- 荷莲豆菜
- 双肾子
- 乱角莲
- 人面子根皮
- 黍米
- 皱叶狗尾草
- 蕤核
- 大黄茎
- 都咸子树皮
- 紫花地丁
- 肚拉
- 云南莲座蕨
- 狼麻
- 忍冬藤
- 龙须藤
- 稻草
- 钓樟枝叶
- 铁棒锤茎叶
- 豆列当
- 藏茄
- 盾叶唐松草
- 入地蜈蚣
- 绒毛桢楠
- 雷丸
- 五托莲
- 羊胎
- 紫堇
- 水茄冬果
- 玳瑁肉
- 藜芦
- 关白附子
- 牛髓
- 紫萝兰
- 赤车使者根
- 鼠胆
- 树头菜
- 瑞香花
- 黑面叶
- 管仲
- 大叶马尾连
- 矮杨梅皮
- 鼺鼠
- 壶卢秧
- 牛扁
- 鲫鱼
- 竹精
- 光叶闭鞘姜
- 四方木皮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金钱木根
- 酸猴儿
- 相思子
- 龙眼梳
- 蛇胆
- 黄泡子
- 黄皮叶
- 虎咬癀
- 镜面草
- 酸角
- 黍茎
- 莲蓬草
- 鼠妇
- 夜交藤
- 水毛花
- 鼠尾粟
- 昆布
- 桂花枝
- 赤火绳
- 膀胱七
- 广石豆兰
- 杏花
- 鲫鱼胆草
- 海马
- 香根芹根
- 吴茱萸叶
- 野亚麻
- 山樱桃
- 盾叶薯蓣
- 垂丝卫矛
- 角翅卫矛果
- 黄金凤
- 黄花夹竹桃叶